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屏東縣來義鄉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屏東縣來義鄉

傳統祭典人神盟約祭

來義白鷺maljeveq(祖靈祭)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白鷺payljus部落,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8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居住地,與高見部落統稱為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經歷過多次遷移,白鷺部落仍然保有重要的maljeveq人神盟約祭,並且在主祭舉行前1個月,就進入整備期ive’ve’宰豬獻祭跟祖靈約期。   整備期的工作,包含製做祭竿、福球,搭建刺球場,因此全部落動員。 白鷺部落maljeveq,第一階段祭儀整備重點,在於提醒祖靈回來拿取衣物,接著就是迎接第二階段,準備迎靈與遮蔽儀式,重點在於恭請祖靈,及部落族人洗衣。 因為的3階段進入正祭,族人不得洗衣及晾晒,第3階段正祭則是,迎靈、刺球以及送靈儀式。 祭歌傳承的困難,考驗著白鷺部落,推動maljeveq文化的路,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影響的不僅有祭歌,還有在西方宗教信仰,進入部落後產生的改變。 面對著現代生活,信仰改變,還有族人旅外工作就學的影響,白鷺部落maljeveq刺球儀式的祭竿,從百支減少到25支,雖不見過去的輝煌場景,卻讓部落族人,更思考文化質量的意義,老鷹在高空俯視,vayaq拋球者用力一擲,竹子敲擊,祭竿與福球接上的那一刻,祖靈與部落族人的空間連接在一起,再次相聚再次提醒,讓白鷺部落,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相關文章

2023-11-07

賴仁政先生具有超過40年的傳統客家山歌演唱和演出經驗,是關西隴西八音團第八代弟子和台灣三腳採茶戲阿文師派下第四代弟子。他擁有豐富的傳統山歌曲目,並且在客家山歌的傳統演唱技法和曲目變化方面非常熟練。賴仁政先生不僅精通客家山歌的演唱,還能熟練演奏伴奏樂器,如嗩吶、二弦、鑼鼓等。

2023-11-13

台灣民間如果嬰兒「度晬」都會分送親友一些小吃,例如油飯、紅蛋或蛋糕,讓大家同感喜氣;各地嬰兒度晬的禮俗,都大同小異,不過,以永康巿西勢里廣興宮(俗稱「元帥廟」)祭祀中心的西勢一帶,卻有一個很有人情味又具濃厚地域色彩的分餅習俗。 永康市西勢地區的西勢、新庄仔、番薯厝和新化區崙仔頂,是以「分水餅」的方式來慶祝嬰兒度晬。在農曆元月20日也就是福德正神以前一年中生兒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水果餅」(俗稱「水餅」),給自己村庄的「福份」庄民品嚐,一起分享添丁的喜氣。

2023-11-14

邵族的行政地位在日本統治殖民時期,有時為「生蕃」,有時為「熟蕃」,有時卻又被稱「化蕃」。學術上,早期的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1930)小川尚義(1944)都還把邵族歸在平埔族中。到了民國時期,官方將原住民分為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鄒族、卑南族、魯凱族、達悟族、賽夏族等九族,邵族人雖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卻不被規劃為一族。民國六十一年出版的《台灣省通誌》卷八同冑志邵族篇中說:「邵族在民族學上之所屬……以往數十年間,或被認為阿里山曹族之一支,或與布農族較密切,並無定論。」邵族歸屬的爭議,一直到民國九十年有了明確的界定,成為原住民第十族。 清代水沙連六社之中,田頭(tafwale)、水裡(kankwan)、貓蘭(katafatu)、沈鹿(pawan)四社皆屬於邵族,分別居住在今南投縣魚池鄉境內 。日人在1919 年(大正八年)八月,開始興建日月潭發電廠,並因而淹沒了邵族人居住的村社。為了安頓邵族人,於1934年(昭和九年)將他們移居到卜吉社(今日月村),每祭只剩日月村一丁口分配兩分地以維持生計。現今邵族分佈於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與水里鄉頂崁村為主,目前居民以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較多數,祖靈有定期舉行。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