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海共生的最美麗祭典

台東縣蘭嶼鄉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台東縣蘭嶼鄉

與大海共生的最美麗祭典

雅美(達悟)族飛魚祭

2023-11-13

臺東縣蘭嶼鄉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基本上是建立在傳統的生計上。雅美(達悟)族的傳統祭儀依據傳統曆法,數百年來都是如此(族人稱夜曆,近似台灣的農民曆,但各部落對每年的起始月份迄今仍無共識,所以有逐漸參照台灣農民曆的現象)。雖然無文字,單靠口傳或經驗傳承,但是在強勢異文化影響60幾年之後,雖然在公家機關、學校都普遍採用陽曆(西曆)的情形下,日常生活好像也逐漸被陽曆影響。唯獨在歲時行事和傳統祭儀的施行上,還是習慣於遵守傳統夜曆,以及遵從本部落執掌曆法長老的指示。

飛魚季節是從每年夜曆的第一個月(約當農曆的正月,西曆的2月)開始,到第八個月中旬結束(約當農曆的八月,西曆的9月)。第一個月月初,各部落陸續舉辦招飛魚祭,開始的兩個月,各船組合起來捕飛魚;接下來的2.5個月,男人白天坐1或2人乘的小船,釣飛魚與鬼頭刀等,夜間再坐船捕飛魚,釣鮪魚、鯧魚等。飛魚季節裡的男人,忙著捕魚、處理魚,吃不完的魚還要曬乾來儲存。除此之外,男人需抽空拾木材來燻乾飛魚及大魚,還得整修水道、引水、灌溉水田等,一天睡不到幾個鐘頭。所以有漁夫慰勞的節日,由家中的婦女提前上山找陸蟹,屆時細心地處理蟹腳肉、做芋頭糕,回饋在飛魚季節備極辛苦的男士們。 捕飛魚是雅美人年中的盛事,整個生活重心環繞著飛魚捕撈活動,飛魚甚至是信仰與宇宙觀的表現。所以說,族人與飛魚是共存的關係。數百年來,雅美(達悟)族社會制度的運作和維持,都是因為有飛魚祭(或飛魚季),而發展出富有生命意義的海洋文化。

相關文章

2023-10-13

過火,是一種潔淨的儀式,在新莊稱之為「弄過火」,有文史工作者認為弄之意義在於「衝」、「闖」及「撞」之意涵在其中,因此就是指衝、闖過「火堆」。過火分可為五種:金紙堆、七星爐、炭火、檀香爐、火城;而另一類田調研究則將過火分為七類:過柴火、過烘爐火、過金紙火、過火城、過油鼎火以及過燈燭火。

2023-10-13

澎湖地區的傳統蒙面習俗為適應澎湖特殊天候條件而形成的,澎湖地區特有的傳統衣飾。地處亞熱帶的澎湖群島,夏天有驕陽如炙,冬天有鹹風肆虐,婦女長年在潮間帶捕魚及在田野裡耕作,臉、眼、髮、膚很容易受到鹹風烈日的傷害,因此出門勞動時皆習慣以毛巾以及約3台尺見方的布巾將整個頭臉包裹起來(只露出眼睛),以防被灼傷。因蒙面者多為女性,故有「蒙面女郎」的別稱,但亦有極少部分的男性作蒙面裝束。近年來因為社會型態轉變,年輕一輩多不再從事農漁生產,以致蒙面的習俗已逐漸式微,但澎湖傳統蒙面的包覆法仍具相當的特色。

2023-11-10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民國24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