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嘉義縣

鄒族mayasvi

鄒族mayasvi

嘉義縣

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鄒族mayasvi

2023-11-13

戰祭mayasvi這個祭典有許多特殊的意涵,整各mayasvi戰祭無法單單以一各意義名稱包含囊括之,凡如戰祭、敵首祭、凱旋祭、團結祭等等皆然。 
 Mayasvi並不是一個定期性的祭典,想當然就並非每一年皆會舉行,但亦有可能一年舉辦好幾次,舉辦Mayasvi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就會舉行這個祭儀。其二:部落會在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每當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瑪雅斯比後,就會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而參與祭典的男子要穿著正式的勇士服戴皮帽,並插戴金花石槲蘭,作為戰神辨識之標記,佩帶木芙蓉樹皮纖條於胸前作為護身符,以防惡靈於祭典時入侵。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上的觀念,起源是對於世界的未知,認為這個世界是被無數且無形的靈魂所支配,不同的空間與時間下都會有相互對應的神靈,天上的神靈地上的神靈人與靈都各有其從屬關係,以及其所屬的活動空間。 
 
從戰祭mayasvi中也可以看出鄒族的泛靈信仰,例如砍樹枝是為了讓從天上降下的哈莫天神與戰神所降下之梯,家屋也有家神能保護家中成原免於疾病及水災的侵害,亦有由赤榕、茄苳、樟、等四種樹種所組成的靈樹,而形狀特殊與色彩的岩石也會被稱為靈岩,人也有靈,如遊離靈身體靈。 

相關文章

2023-11-13

關廟山西宮主祀關聖帝君,其草創於鄭氏時期,清康熙59年(1720)陳文達在《台灣縣志》中記載廟宇於偽時建(偽時即鄭氏時期),可見山西宮建立時期相當早。歷經清領時期郭光侯事件曾遭焚燬,以及後來兩次地震而傾圮,但在各官紳的奔走捐獻下得以重建與修繕。大正2年(1913)地方人士再度發起大修繕,並舉行醮祭,這是山西宮第1次有記錄者,而這一次是慶成醮,是否有王船祭典無法確定得知。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市街的民間信仰宮廟間又形成「七星墜地格局」。原來,市街內庄社古代分為8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王公廳)、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清水寺、武安宮、朝天宮等,這7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

2023-11-08

張錦桂具有豐富的民謠知識和技藝,參與了「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滿州民謠—張日貴傳習計畫」並且在計畫結業後擔任教學助理,指導滿州鄉境各中小學的民謠社團和社區民謠班。他積極參與詩詞創作和演唱比賽,並且在國內外多項音樂展演和交流活動中取得佳績。他不僅具備傳統曲調、月琴彈唱、即興演奏和創作新詞的知識和技藝,還展現出顯著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2023-11-13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