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嘉義縣

鄒族mayasvi

鄒族mayasvi

嘉義縣

鄒族戰祭登場戰士宰山豬齊迎神

鄒族mayasvi

2023-11-13

戰祭mayasvi這個祭典有許多特殊的意涵,整各mayasvi戰祭無法單單以一各意義名稱包含囊括之,凡如戰祭、敵首祭、凱旋祭、團結祭等等皆然。 
 Mayasvi並不是一個定期性的祭典,想當然就並非每一年皆會舉行,但亦有可能一年舉辦好幾次,舉辦Mayasvi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就會舉行這個祭儀。其二:部落會在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每當部落長老開會決定舉辦瑪雅斯比後,就會開始展開各項準備工作。男子在祭典前幾天要整理集會所內的聖物、修建集會所、並整理征狩之路;婦女則準備祭品如釀製米酒、製作糯米糕等。 
 
而參與祭典的男子要穿著正式的勇士服戴皮帽,並插戴金花石槲蘭,作為戰神辨識之標記,佩帶木芙蓉樹皮纖條於胸前作為護身符,以防惡靈於祭典時入侵。  
 
台灣原住民的傳統信仰上的觀念,起源是對於世界的未知,認為這個世界是被無數且無形的靈魂所支配,不同的空間與時間下都會有相互對應的神靈,天上的神靈地上的神靈人與靈都各有其從屬關係,以及其所屬的活動空間。 
 
從戰祭mayasvi中也可以看出鄒族的泛靈信仰,例如砍樹枝是為了讓從天上降下的哈莫天神與戰神所降下之梯,家屋也有家神能保護家中成原免於疾病及水災的侵害,亦有由赤榕、茄苳、樟、等四種樹種所組成的靈樹,而形狀特殊與色彩的岩石也會被稱為靈岩,人也有靈,如遊離靈身體靈。 

相關文章

2023-11-15

排灣族每個部落皆有屬於自己的社會階序、部落組織系統 、分工職責,社會階序與職責常見於圖案識別系統上,而手紋就屬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手紋文化所代表的不僅是排灣族的宇宙觀(天命、生命)、社會觀(組織、儀禮)、價值觀 (生活、文化)、還有人生觀(照護、服從、分享),更是族人的辨識符號以及榮譽的象徵。佳興部落手紋文化以傳統領袖家族為中心,該部落手紋圖文呈現該部落社會階序倫理,展現傳統社會位階與職務脈絡。對排灣族人而言,為重具傳統性、文化性與典範性。

2023-11-02

詹文贊先生是北管音樂的優秀代表,出身於新北市汐止的樂英社,具有逾半世紀的北管音樂學習經驗。他深入研究當地的社派(福路)曲館音樂文化,師承多位北管老師,包括鄭炳煌、郭成、劉永連、王福貴、何旺全等,並且精通文武場各種樂器表演和排場演唱。詹文贊能夠展現出臺灣北部北管音樂的獨特風格和音樂系統。

2023-11-13

瓊林係以「蔡氏」為主的單姓聚落,開發歷史甚早,可上溯至宋代。藉由宗親血緣的凝聚,形成極強烈的聚落內聚力,象徵血緣宗親連結的宗祠建築,其中「七座八祠」──分別為蔡氏家廟、六世竹溪宗祠、六世樂圃宗祠暨十世廷輔宗祠、六世樂圃二夫人宗祠、十世柏崖宗祠、十一世榮生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皆名列國定古蹟之列。阿美族標示地名常以植物名稱、事件、人名或事物來命名。因此將這裡叫(砝貢)Fakong,日治時期以音譯稱貓公社,後來改名為豐濱村。 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