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運滿滿

南投縣竹山鎮

竹山社寮紫南宮借金

竹山社寮紫南宮借金

南投縣竹山鎮

財運滿滿

竹山社寮紫南宮借金

2023-11-13

土地公信仰源自人民對土地的崇拜。《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因土地孕育萬物、生長五穀,供給人民生活所需,因此土地崇拜是許多民族共通的信仰。 中國的土地崇拜源起於上古時代的后土、社神信仰。先民祭拜天神,後來也進行祭拜地神的活動,但以「社」稱之。《說文》:「社,地主也,從示土」指出社即土地之主,社神即土地之神,而在《周禮》、《禮記》中都認為「后土,即社神也。」。由此可見,土地之神即社神,亦即后土。而先民將土地視為有神靈的。 由於土地遼闊無法遍祭,需封土立社分區祭祀。故土地之神遍布各地。『土地神』原為自然崇拜,後卻轉化為人格神。在《禮記‧祭法》中提出:「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此外。《淮南子‧氾論》「禹勞力天下,而死為社」高誘注:託祀於后土之神。說明后土為共工之子句龍,或為大禹。此皆為自然崇拜人格化的結果。 關於土地神的由人轉化而來的傳說眾多。在台灣較普遍流傳之傳說有二。一說土地公原名張福德,其生前樂善好施造福鄉土,死後受玉帝冊封為「福德正神」。二說周朝上大夫家中有家僕張福德,護衛主人之千金尋父,卻凍死途中,臨終時,空中出現「南門大仙福德正神」九字。爾後土地公廟又稱福德廟、福德宮。

土地公也是台灣最普遍的信仰。台灣的土地公信仰源自於元朝末年(1360年),盛於明朝鄭成功率軍渡海來台,閩粵居民集體移民來台時期。按增田福太郎所著《台灣宗教信仰》中記載:「福德正神,本神俗稱土地公,與台灣的開拓具有深切的關係,雖為守護農業之神,但同時為鎮守土地之神,又是經濟之神,故廣受台灣人的崇敬。」 台灣有句俗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意指土地公無所不在,遍布城市鄉鎮。其形象多為滿臉皺紋、銀髮白鬍,手執拐杖、和藹慈祥的員外造型。台灣土地公的神職除了是村落、家宅、墳墓、水源、礦業的守護神,也是掌管農業的神祇,除此之外也是財神。《台灣省通誌》即言:「土地公亦為商人崇拜之財神」。台灣鄉間的土地公廟各有其特色,其中南投縣竹山鎮社寮『紫南宮』(《台灣靈驗寺廟全紀錄》中提到:「紫南宮原名福德寺」)則提供民眾借金生財的功用。 『借金』意為向土地公借錢周轉。光復初期,人民生活困苦。紫南宮本著扶助居民之精神,開放社寮地區居民向土地公求取『福德金』。在民國五十年代至民國六十六年期間,僅開放當地居民於農曆正月十五及十六日求取,金額上也少作限制。後因求取『福德金』之社寮子弟事業有成,吸引外地居民求取,紫南宮便開放為由社寮里民擔保,外地信眾可求取福德金之規定。後因求取信眾日益增多,民國七十二年起限制借金金額為貳百元,民國七十六年再改為借金金額上限為陸百元。此『借金』活動規模已擴及全台,目前更採用電腦化處理借金事宜。紫南宮土地公『借金』活動為台灣民間信仰中極為特殊之土地公廟。

相關文章

2023-11-03

吳清發父親吳土是「慶梨園」北管子弟,因而吳清發相當早就接觸到北管戲曲。戰後,吳土於民國38年(西元1949年)組「新樂園掌中劇團」,前場請人,後場自己負責,請過的主演有江萬長、張文源等人。民國41年(西元1952年)吳清發開始擔任主演,曾陸續向江萬長、陳坤輝、李木火、張文源及林牛、等人學戲。

2023-11-14

安平是臺灣古老的城鎮之一,在荷西時期之前已被稱為「大員」。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入主臺灣後,才改名為安平至今。而隨著歷史環境的演變,至今安平聚落分成十社,位於港仔尾社的靈濟殿歷史最早可以溯自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前身為仙史宮,主祀伍府恩主公,後迎入安平慈濟宮保生大帝、囝仔宮社北極殿玄天上帝、安平水仙宮水仙尊王等神。

2023-11-07

施朝養先生具有豐富的車鼓陣藝術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並能正確體現和維持傳統精神。他的表演風格不僅充分保留了車鼓陣的傳統套路,還在演出中加入自製道具,豐富了表演內容,提升了車鼓陣藝術的內涵和趣味性。他積極傳承車鼓陣藝術,自1983年開始教學傳承,並在彰化地區多個地方進行傳習,展現了高度的傳習能力和意願。在文化脈絡下,施朝養先生的演出不僅技藝純熟,還運用宏亮的嗓音、押韻流暢的台語,富有鄉土味的音質,生動活潑的音樂曲調與唱詞,表現出逗趣的小戲歌舞,展現了彰化地區民俗慶典的特色。他是彰化地區車鼓陣藝術的重要保存者,符合傳統表演藝術的登錄認定標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