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風陣陣鬼聲四起祂一現身風平浪靜

嘉義縣民雄鄉

民雄大士爺祭典

民雄大士爺祭典

嘉義縣民雄鄉

陰風陣陣鬼聲四起祂一現身風平浪靜

民雄大士爺祭典

2023-11-13

民雄原名打貓街,據傳乾隆年間,7月1日起,每日下午陰風慘淡,嘗聞鬼聲啼哭,人人畏懼,時有觀音大士,屢次顯身,俾街中人共見之,向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若見大士陰風輒止鬼聲皆息,人知大士足以鎮壓孤魂。於是每年普渡期間用紅緞塗大士爺神像奉祀壇中,並進行普渡儀式,並於結束後火化大士爺升天。本普渡活動為本縣民雄地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傳統性、地方性及文化性,爰予以登錄為民俗。

相傳乾隆年間,每年農曆7月民雄地區就會陰風慘淡、常聞鬼聲啼哭,唯有觀音大士顯身,才足以鎮壓孤魂,因此民間在每年農曆7月1日用紅緞塗大士爺像奉祀壇中,誦經3天超渡孤魂,並於農曆7月21到23日連續3天舉辦祭禮。 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大士爺是專管「鬼」之神,連續3天的祭典結束後,紙糊大士爺神像將連同山神、土地公等紙糊品,火化升天,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為罕見的宗教特色,是民雄地區珍貴的祭典,與「基隆中元祭典」、「屏東恆春搶孤」與「宜蘭頭城搶孤」並列台灣農曆7月四大祭典。

相關文章

2023-11-14

萬福宮主祀五府千歲,係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建廟,歷經數次重修:光緒七年(1881)、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五年(1916)、民國三十七年、五十一年、七十六年再度重建,成為今日所見堂皇廟宇,祭祀範圍為舊白砂崙庄,包括今福德里、萬福里和白雲里。 萬福宮傳統上有所謂「三年香、五年醮」的大型廟會祭典活動,香科(刈香)自1976年丙辰出巡大典以後即停止,直到2006年丙戌才又重現。二戰後迄今共舉行過八科王醮,分別在1960、1966、1974、1980、1985、1992、2002年、2020年,屬不定期醮典。

2023-11-13

蕭壠社是西拉雅人在台南境內勢力最為龐大的一社,位處海邊,民風強悍。1636年為維持獨立性而與荷蘭人發生戰爭,清領時期也時常被徵調而四處征戰。但戰鬥只是平埔族的一部分,蕭壠社的歷史,仍有她被人讚賞的一面。 北頭洋是蕭壠社的故地,有著豐富的史蹟傳說。荷蘭人初到蕭壠社,驚豔於她的壯大,他們亦深入蕭壠社社會,觀察平埔族的一景一物與風土民情等,詳為記載於〈蕭壠城記〉一文,這是我們今日瞭解荷蘭時期的蕭壠社,最佳的第一手史料。 西拉雅人長久以來受人注意,宗教信仰應是原因之一。阿立祖是族人的守護神,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等,屏東地區的族人多稱為老祖。部落中建有公廨供眾人膜拜,也有自家奉祀的阿立祖,多位於案桌旁、案桌下,因而阿立祖又有「壁腳佛仔」的稱呼。阿立祖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在客廳說不敬的話,不能放屁。日治時期時,因日人實施客廳改正計畫,「壁腳佛仔」才被請走。正統的阿立祖信仰沒有塑像,也不立神位,僅以象徵物代表,如祀壺、豬頭殼、將軍柱等。後來因受漢文化影響,塑神像的比例漸增。

2023-11-14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為當地春祈秋報之完成式,與同具文資身分的「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食)飯擔」(實為上元祈安遶境),共同詮釋著馬鳴山及其香境五股14庄的歲時信仰文化。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之內容多元複雜,可歸納出三大面向:五年千歲進香及請王儀式、馬鳴山鎮安宮三朝清醮(含龍船換班)、香庄遶境及迎送王儀式等,各有不同信仰意涵與文化意義。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