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佛祖啟駕回鑾東山碧軒寺

臺南市東山區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臺南市東山區

送佛祖啟駕回鑾東山碧軒寺

東山碧軒寺迎佛祖暨遶境

2023-11-13

依據大仙寺沿革,西元1701年,參徹禪師由福建鼓山親奉觀音佛祖(民間對觀音菩薩的稱呼)神尊渡海來台,到處遊歷,後於今日臺南白河區仙草埔結廬供奉,誦經勸化附近善信。西元1747年,參徹禪師之徒弟鶴齡禪師走訪地方紳耆,盼出錢出力創設佛殿,乃建大仙寺。西元1796年,鶴齡禪師之徒弟應祥禪師在枕頭山南腰覓得一靈穴,並自大仙寺分迎觀音佛祖來此供奉,此為碧雲寺之開基。西元1808年,應祥禪師於枕頭山腰鳩工庇材,建立寺宇大殿,此即為現今之碧雲寺。

相傳,道光24年(1844)火山碧雲寺因兵燹而遭毀,東山先民遵從佛祖的指示,迎請「正二媽」至東山搭建便房安奉,後東山區境16村和鄰近的白河區4里等庄民共同興建「碧軒寺」,並視碧雲寺為「祖家」;此後,每年農曆12月23日必恭送佛祖上山,返回碧雲寺過年,俟過年後的正月10日,再舉行隆重的返駕大典,此即有名的「東山迎佛祖」。依東山碧軒寺啟建於1844年的時間推算,此項「東山迎佛祖」應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了。

相關文章

2023-11-03

黃俊雄是台灣布袋戲界的重要代表性藝師,他的藝術貢獻不可忽視。他不僅開創了電視布袋戲的風潮,並成為了布袋戲界的指標性人物。他的表演技藝精湛,五音分明,口白生動,用詞典雅,展現了深厚的漢學基礎。他不僅在表演藝術方面有出色的表現,也在多角度上發展了布袋戲的技法,並具有突破傳統的創新精神。黃俊雄對偶戲的改良和傳承投注了巨大的心力,他所展現的文化和藝術價值不可忽視。

2023-11-07

陳勝在,1954年生,是一位具有豐富歌仔戲演出經驗的演員。他的藝能專研於歌仔戲中的三花角色,這在歌仔戲表演中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角色。他的演出受到了明華園昔日劇團演員洪進丁和父親陳明吉的啟發和指導。在演員訓練歷程中,他受到了劇場洗禮,不僅參與了歌仔戲,還與現代劇場界的大師吳靜吉、賴聲川等人有合作接觸。他的表演手法非常多樣,包括電影、默劇、電視和歌仔戲等,他強調觀眾是表演的核心,演員需要將觀眾放在心裡,並透過身體語言、情緒表現,以及節奏掌握等技巧,將角色的心境和情感傳達給觀眾。

2023-11-02

賴碧霞女士是台灣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人物,她的才華和努力為客家山歌的傳承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唱腔婉轉細膩,擅長各類型的客家山歌演唱,深受觀眾喜愛。在台灣歷史上,她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重要地位。根據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的審議,賴碧霞女士符合「傳統表演藝術民俗及有關文化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所稱之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的要求。因此,她的登錄具有充分的理由。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