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臺南市新營區、鹽水區、學甲區

全世界最大三太子遷移活動

新營鹽水學甲放粉鳥(紅腳)笭

2023-11-13

本地起源說有3說;一是學甲頂洲說法,從農閒發展而成的競技活動,二是學甲宅仔港發源說,日治大正初年宅仔港人訓養野鴿,發展而成。第三則是海線聚落人民喜歡養鴿子,卻因鴿子會受到老鷹圍捕,而掛上鴿笭嚇阻老鷹。 但根據耆老口述,放鴿笭活動於日治時期便已經廣泛流行,甚至到日治末期戰爭開始日本人禁止放鴿笭,因笭聲似空襲警報。 過去掛粉鳥笭流傳地區大抵分布於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曾文溪流域下游平原聚落,而隨著時代變遷,僅存八掌溪、急水溪之間下游聚落,也就是嘉義縣義竹鄉、臺南市學甲區、鹽水區、新營區保留此項風俗。

嘉南平原上流行之鴿笭類型至少有3類,且都源自於一種名為「哨子笭」,為自娛之用,後為競技發展出不同樣式之鴿笭。 現今通用流行的為「短笭」,流傳新營、鹽水、學甲、義竹等區;目前比賽最長的鴿笭為1尺4分,重量約在2兩7,以「白樹仔12」做為笭蓋的素材,過去笭管以竹材為主,現今則改用檜木片。 另外則有「長笭」,因笭長而得名,長度從100公分到180幾公分皆有,重量則在半兩到9兩也稱「長龍」、「扁擔笭」、「長管笭」、「竹管仔笭」,流傳於將軍溪沿畔之鹽分地帶,如佳里區、將軍區、七股區等聚落,後因建築物密集、電線太多,不適合施放長笭。目前頂廍、頂山仔腳、大潭等聚落嘗試重新恢復此風俗。 另有一類鴿笭稱「盤仔笭」,亦稱「紅龜仔笭」,笭蓋為草笠型,過去流傳於曾文溪沿岸的西港、下營、安定等地區,現以無人使用。

相關文章

2023-11-03

「昇平五洲園布袋戲團」是以「傳統表演藝術」的「戲曲」為登錄型態。演出類型以文戲聞名,呈現臲美口白之詞、布袋戲文學、獨特而清晰明朗之五音,劇情緊湊一氣呵成,以精采的劇情帶動觀眾看戲之情緒,不必以猛烈的武打場面或聲光特效來虛張聲勢。

2023-10-13

艋舺,今名萬華,為臺北市最早發源地,300多年前臺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漢人由渡海前來墾植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福建泉州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寺供奉,當時為祈航海安寧郊商,同時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文昌帝君及關聖帝君等,此後乃至日據時期,龍山寺除是當地居民信仰中心外,更是商業、經濟活動之處,甚至為議事、訴訟等祈求神靈公斷之場所。

2023-11-14

每逢火王科醮,溪頂寮全境參與,庄民以此為傲,遶境時參與友宮高達36間,規模浩大,反映出民間之主動性、自主性。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科醮期間,包括敦請四草大眾廟鎮海大元帥任先鋒、台江十六寮參與遶境、鹽水溪畔送火王等,皆能反映台江十六寮之歷史淵源、地理特性等,具鮮明地域性。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文獻可考之火王科,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迄今已近百年,多項儀式如請先鋒、虎爺帶路、宋江圍陣、火王科遶境等,皆維持傳統,傳承不輟。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3款登錄基準「其表現形式及實踐仍保留一定之傳統方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