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屏東縣琉球鄉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屏東縣琉球鄉

平安祭典王船進水典禮

小琉球三隆宮迎王平安祭典

2023-11-13

小琉球,襟懸於台灣西南方約8海浬的海域,距離高雄港約12海浬。這座珊瑚岩礁小嶼分為八個村,四個角頭,村落中豎立著宗教寺廟,其中以碧雲寺主祀觀音佛祖,三隆宮主祀池、吳、朱三府王爺而聞名。

三府千歲的信仰源於清乾隆初年,由來自閩省鯉城的詩穎川族人陳明山君率眾帶著池、吳、朱三府王爺的香火來到小琉球。最初的草廟建在碧雲寺左側,即舊電廠的原址,後來於乾隆50年擇定現在的廟址。經歷多次改建,並選擇在祖峰回顧中找到《雙鳳朝陽》的吉穴「坐坤朝艮」,供奉著各大德,成為眾人朝夕膜拜、祈福的聖地。

小琉球的「迎王」儀式歷史悠久,初期與東港合併舉行,直到民國41年才各自獨立舉行,而在民國74年更建造了木製王船,使得「燒王船」的規模越來越盛大。祭典主事者包括大總理、副總理、各角頭的理事和參事,他們透過擲筊方式選定,迎王祭典事務由大總理統籌辦理。

迎王平安祭典的儀式流程包括籌備階段(擇日)、中軍府安座、造王船、王船進水、進表、設置代天府、王醮法會、遶巡海島、請王、出巡四角頭、迎王船、宴王、送王。中軍府是祭典的先鋒部隊,代表神界進入平安祭典的準備階段。王船則配祀以護航船舟,巡視畛域,賦予代天巡狩千歲的交通法船。在進水儀式中,王船升起船帆,撒下約四千斤的平安糖果及餅乾,祈求賜福與平安。

代天巡狩千歲爺奉玉旨按察,臨時駐蹕的行館被稱為「代天府」,其佈置完成後,正殿及左右廂殿的廟門則用班頭的板茭交叉,禁止閒雜人進入。遶巡海島是巡港腳的一部分,迎王祭典有別於其他地方,先在海上視察「巡港腳」,翌日再延續陸地遶境,呈現一系列水陸遶境。

請王是迎接代天巡狩王駕的儀式,所有參與祭典的神轎前往中澳沙灘進行請水法會,「報銜頭」則由各轎班人員附乩扶筆登上法台,寫出大千歲的銜頭。王駕出巡時,參加的隊伍與各角頭神輿集合於三隆宮,按隊伍號次有序出巡,呈現遊縣吃縣、遊府吃府、躦轎腳、攔轎喊冤、辦案等獨特的祭典特色。

「送王」是祭典的最後階段,恭迎王駕由道士團舉行「拍船醮」科儀,為王船「點艙」及「開水路」後啟程,出發直抵中澳沙灘。在那裡,恭請王爺登船,以火化之方式送走巡王。送駕禮畢,陣頭偃旗息鼓,回返三隆宮解散,祭典在此功德圓滿結束。

相關文章

2023-11-06

美濃客家八音團是一支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並搭配弦律性與打擊樂器的客家八音團體。他們的演奏風格在南部客家族群的生活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別在歲時節慶和生命禮俗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支團體展現了客家族群傳統音樂的特色,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2023-11-03

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的創立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即約在西元1840年左右。這支南管樂團的創社始於當時,由王崑山先生(號稱虎先)所領導。他是南管音樂及南管戲曲泉州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聚英社在本縣南音文化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當地南管音樂的代表性團體。這支樂團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展現了當地南音文化的獨特魅力。因其對於傳統南管音樂的貢獻,鹿港聚英社南管樂團被譽為本縣「傳統藝術」團體,得以延續並傳承南管音樂的精髓。

2023-11-07

馬蘭複音唱法仍以領唱(獨唱)、高音(獨唱)、歌者即興、自由對位的方式發展出具有多聲部的複音唱法。保存者(團體)杵音文化藝術團1997年創立,創辦人為郭子雄、高淑娟,師承馬蘭部落長者李原信、汪寶連、陽順英;新馬蘭部落長者林振葉、林振鳳;馬當部落長者郭英男、郭國治;康樂部落長者陽登山、豐福明、吳葉枝等人,主要展演為馬蘭阿美複音唱法「自由對位」歌唱形式,並融合歌舞劇形式展演,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