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墜地與蜘蛛精鬥法的故事

臺南市新化區

大目降十八嬈

大目降十八嬈

臺南市新化區

七星墜地與蜘蛛精鬥法的故事

大目降十八嬈

2023-11-13

新化舊名「大目降」,相傳古代庄社地形地貌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整個穴位的中心,是在中山路與中正路交叉口(舊名「三角湧仔」)。自此十字路口向8個方向輻射岀8條交通線,含往玉井、永康、關廟、新市等4條主線,往礁坑、大灣、唪口、大坑等4條副線,形成四正方、四隅方俱全的「八卦地穴」。 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市街的民間信仰宮廟間又形成「七星墜地格局」。原來,市街內庄社古代分為8堡,其信仰中心分別為護安宮(王公廳)、北極殿、太子廟、觀音廳、清水寺、武安宮、朝天宮等,這7座宮廟被認為是「七星」,遂有「七星墜地格局」之說。

七星加上八卦,對地方上來說是物產豐饒、人才輩出的好地理,然而,它也有後遺症,就是在蜘蛛穴中的蜘蛛精會定期作亂,危害鄉里。傳說時間一到,蜘蛛精會在穴中吐絲結網、產生迷惑人的妖氣,尤其是剛過完年的這段時間影響最大。妖氣使得庄社裡的婦女,變得行為放蕩,把家人們搞得雞飛狗跳、驚慌失措。後來,庄民們只好求助於公廟「朝天宮」的神明。經由媽祖指示:若要破解地靈上所引起的災厄,需請坐落於七星位上的宮廟眾神巡境遊街,再配合眾善信齊心之力才能解除。 於是市街上的居民聽從神明指示,於農曆元月18日晚間舉行繞境祈安活動,各廟陣頭及信眾踴躍參與,十分熱鬧,名為「十八嬈」。日治後期,日中戰爭於1937年爆發,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這項民俗活動也被禁止。 終戰後的50~80年代也未再舉行,直到1995年因地方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才又恢復舉辦,然活動時間已由晚間改為白天。後來2000年也舉辦過1次。這2次都因文建會的重視與經費挹注,活動內容變得多元化,除傳統繞境之外,普渡誦經、蒙山施食、虎頭埤放水燈、花車遊行等等,十分精采,時間也延長為3天。 除了這2次擴大舉辦之外,以後雖沒有年年各廟聯合舉行,公廟「朝天宮」還是會自行以媽祖神駕繞境一番。

相關文章

2023-11-07

吉勝堂八家將成立於民國38年,由地方信徒自發性組成。儘管曾經面臨青黃不接、幾乎停頓的困境,但在地方人士的積極維持下,團隊仍持續運作並定期練習,參與地嶽殿及其他交陪廟的各項活動。這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即「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的要求。吉勝堂的傳承技藝來自於臺南的林木師傅,他同時也是三五甲鎮山宮吉興堂八家將和西港慶安宮吉善堂八家將的導師,因此,吉勝堂、吉興堂和吉善堂這三家將館被視為兄弟館。早期,地嶽殿的家將曾經支援兄弟館參與地方盛事「西港香」,這體現了兩者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師徒間的淵源。這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即「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2023-11-13

雍正年間有一窯工楊謙自笨港到縣城來應募工事,工作完成之後,求自笨港媽祖佑身的香火袋放置於工寮內未帶走而產生神蹟,肇成南瑤宮建廟之緣由,隨著南瑤宮媽祖香火的興旺,宗教活動亦熱絡起來,進香活動為主要型式,據《彰化縣志》記載:「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驗。」 。 南瑤宮何時開始前往笨港進香的起源年代不詳,目前可朔至最早的記載為嘉慶19年(西元1814年)的〈南瑤宮老大媽會合約書〉,為了要前往南瑤宮香火起源地笨港進香,信徒們紛紛成立輿前會,亦即媽祖會,簡稱媽會,在媽祖進香活動中,擔任抬媽祖神轎的榮職,十個媽會陸續成立於嘉慶年間至日治初期,會員分佈於臺中盆地、彰化平原與南投部分地區,形成南瑤宮媽祖的信仰團。在各地多次的進香迎媽祖的活動中,都有媽祖顯靈庇佑的神蹟產生,並一再廣傳,因而有「彰化媽祖廕外方」之說。

2023-11-07

永興樂皮影戲團由張晚先生於高雄市彌陀區所創立,張晚先生早年隨父親張利學習皮影戲,屬於父傳子。張力先生的皮影劇團早期並沒有固定的團名,僅以地名做為團名,之後才有張晚先生拍板成立永興樂皮影戲團,張晚以擅長演文戲如〈蔡伯皆〉、〈蘇雲〉等戲目聞名中南部,而後將一身技藝傳承於第三代張作與張歲兩兄弟,張做負責後場鑼鼓,張歲負責前場,兩兄弟可說是相輔相成,時常於各大鄉鎮演出,張歲拿手並且聞名的戲目有〈封神榜〉、〈三結義〉、〈薛仁貴征東〉等,接著張歲傳承給了子女張新國與張英嬌,至此已經是傳承到第四代,如今已經傳承到了第五代,由年輕的張信鴻領導,台上時常可見三代同堂共同演出,因為團員都是家人,所以該劇團都還保持許多傳統的習俗與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