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駕徒步北港朝天宮進香

臺中市梧棲區

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

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

臺中市梧棲區

起駕徒步北港朝天宮進香

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

2023-11-13

梧棲浩天宮原為廣東人於清雍正元(1723)年創立之「媽祖會」,乾隆三(1738)年地方人士發起籌建,為大肚中堡居民五十三庄的信仰中心。聖母駕前進香團體尤受矚目,動員彰化大村及大肚中堡53庄居民,宮廟自發性出動陣頭,恭迎聖駕進香回鑾接香。 進香最初為全程徒步,日治時期曾改採徒步至沙鹿鎮,搭乘火車至嘉義後,再坐五分車抵達北港朝天宮。近年來因交通發達,加以為節省信眾時間,改以坐遊覽車或自行驅車前往。

民俗發展具地方特色,儀式的社會實踐及地域組織上,動員彰化大村及其附近53庄居民,深具在地影響力。大庄浩天宮歷史悠久,是過去大肚中堡居民的信仰中心,其信仰活動更凝聚了傳統53庄自然聚落的信徒。民俗活動維持以媽祖信仰為核心,其歷史悠久,保存傳統祭儀與陣頭;而其「進香」、「遶境」形式為此信仰之象徵,深具文化價值。「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與時俱進,定期驅動人群互動,見證臺灣地方社會的形成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13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貓公部落在台灣地圖上東側海岸中心點,北距花蓮市50公里,西距花蓮縱谷的光復19公里,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脈,兩條河匯合部落區域後向東入海。

2023-11-14

十八庄範圍在清治時期分屬藍興堡與貓羅堡。日治時期則歸大屯郡烏日庄、大里庄、大平庄、霧峰庄等管轄地區。相傳清道光年間大屯十八庄遭逢「烏龜病」病蟲害肆虐,居民共議迎請中部地區各宮廟媽祖聯合出巡壓制病蟲害,媽祖所到之處即天降大雨,使蟲害消退,遂形成每年固定迎請媽祖前來巡視禳災祈福的民俗活動。

2023-11-13

恆春搶孤的習俗相傳了幾百年,一開始是恆春城內較有錢的人在中元普渡後,將祭品開放給城外較貧苦的人來拿,這是「搶孤」的由來。由於爭搶祭品每次都會造成打架或是踩傷的情況,在光緒5年時,設計出以「爬孤棚」的競賽方式來取得孤棚上的祭品。爬孤棚儀式極具地方特色,傳承已久,雖曾中斷但恢復情形良好,也具歷史性,有傳統文化深層意涵。兼具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與典範性登錄基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