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0年歷史的海醮儀典

金門縣金寧鄉

后湖卯年海醮

后湖卯年海醮

金門縣金寧鄉

超過100年歷史的海醮儀典

后湖卯年海醮

2023-11-13

后湖聚落位於金城鎮東南方,鄰於泗湖聚落與昔果山聚落,屬金門縣金寧鄉管轄,為一血綠聚落,即整體后湖聚落以許姓為主要姓氏,根據《金門縣志》記載:「今浯之許姓,係宋末自丹詔(今詔安)遷來,故名初居之村曰丹詔,後分數系(金門縣志,1992:381)。」 整體后湖聚落的信仰中心為昭應廟,廟宇明確創建年代己不可考,但透過廟內匾額推測,創建年代約於清初,宮廟並於1976年進行重修(金門縣志,1992:494);廟宇中主祀神明為六姓王府、池府王爺、朱府王爺,另有陪祀神明為關聖帝君、廣澤尊王、蘇府王爺、中壇元師等;原每年六姓府王爺、池府王爺、朱府王爺之誕辰皆舉行建醮儀式,但因考量居民之經濟清況,現己修改為一年只建醮一次,且由三位王爺輪流;另有每十二年一次,逢兔年舉行之海醮。

海醮之源起為民國三年冬季十二月三日的清晨時刻,后湖村民許侯閃、許嘉灘、許嘉牛、陳壽、許嘉走、楊光脫、楊光松、許溪江、許嘉抹等九人出海捕魚,原本風平浪靜的海面突然捲起狂風巨浪,招致九人中有三人溺斃,僅三人脫險上岸。而後后湖昭應廟神明起乩指示歷年來海上之孤魂錢來討食,乩身並赴海灘與水府議論後,約定孤魂及水族不得侵擾后湖海域作業之漁民,並約定每逢十二年的卯年(兔年)舉行海醮以答謝眾神明護佑海域平安順遂,並透過供品祭祀與普渡答謝海域之水族及孤魂。 海醮之進行內容較為複雜約可概略區分為道教與佛教,道教部分由道士主持以進行醮儀、普渡等部分,佛教部分由佛院住持主持以進行超薦法會為主,不論道教與佛教進行內容上皆是以超渡、渡化海域之孤魂滯魄為主要目的,此與一般宮廟神明聖誕時所進行之儀式與科儀有本質上之差異;而海醮進行前並會迎請後浦浯島城隍廟城隍爺、靈濟古寺(觀音亭)觀世音菩薩及庵前孚濟廟聖侯恩主前來后湖為海醮醮儀之進行主壇與鑑醮;儀式最後焚化大量庫錢,並將庫灰打包成箱擲入海中請水府扶桑大帝予以轉交海上遇難之先祖。整體海醮之進行雖為以道佛內容為主,實則為「孝」之彰顯,另為居民於居處空間達到和諧之意義。

相關文章

2023-10-12

臺灣傳統的字姓戲,又稱「家姓戲」或「單姓戲」,由地方上同姓氏宗族或聯合數姓氏為一字姓組織,輪流出錢邀請劇團演戲酬神。然現代社會宗族制度薄弱,「字姓戲」多已名存實亡,而萬和宮卻仍保有這濃厚的酬神賽會。

2023-10-13

移民來臺之初,保生大帝神尊原先奉祀於原淡水福佑宮(媽祖廟)茅屋內,時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福佑宮將建廟因此將保生大帝大爐迎至北投里水源地。 後於嘉慶元年(1796)由李臣春先生迎請至中田寮演戲埔奉祀,時至嘉慶七年(1802)方塑金身。由於香火鼎盛故自咸豐五年(1855)由忠寮聞人李媽諒倡議規劃下開始輪祀,原中田寮和水梘頭同屬一庄,後因燕樓李家人才輩出於清光緒 十一年乙酉科(1885)李貽電、李宗炳叔姪同榜武舉,光緒十七年辛卯科(1891)李宗聛中文舉,經擲筊聖示增加中田寮庄加入輪祀在每個庄里間九年一輪,160幾年來代代相傳,尤其是每年祝壽活動、過爐繞境、爐主厝的安爐大典皆為輪值庄里的重要慶典。並且在輪值年度每月在輪值庄里舉辦祭拜、犒軍、普施儀式。

2023-11-13

新港原名「麻園寮」,於清乾隆年間為遍植麻園之地,但要說新港的原始全名應稱為「笨新南港」,其後略稱為「新南港」,爾後更加簡化為「新港」,日治時期因稱新港的地方太多,所以就把港的水字旁去除稱為「新巷庄」,直到二戰後又恢復原名「新港」,所以由新港的地名的演變來看,「新港」與「笨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港在歷史、文物、居民來源而言,是笨港的化身,是因為居民受天災人禍後,漳籍居民集體遷移的地點,可視為笨港的延長聚落。  Mayasvi並不是一個定期性的祭典,想當然就並非每一年皆會舉行,但亦有可能一年舉辦好幾次,舉辦Mayasvi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從前部落之間還在出草征戰的時代,勝利凱旋返回部落之後,就會舉行這個祭儀。其二:部落會在修繕會所之後舉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