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神明來訪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

各路神明來訪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

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香期

2023-11-13

明末清初,自福建遷徙來台之李、陳、謝、劉姓人氏定居在松柏嶺,並奉祀隨身攜帶的武當山北極玄天上帝香火,後因族人遷徙他處,香火遺留住宅之中,附近居民延續祭祀,之後自寮中請出,遂捐資改建小祠奉祀。地方傳言,約在乾隆10年(1745)時,北極玄天上帝化身白鬚老翁,至鹿港某雕塑店訂塑玄天上帝神像(即現奉祀之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神像)並指定型態寸法。後通知松柏坑人士迎回祭祀,在眾人商議之下,擴建為廟宇,並按乩童指示,命名為「受天宮」。

清代移民遷徙頻繁,在南投縣、彰化縣、台中縣等中部地區的族群互動之下,多有受天宮之信徒攜帶其香火至新的村落發展,而後使受天宮於日治時期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玄天上帝信仰中心。戰後,受天宮的玄天上帝信仰開始組織化,並於民國42年(1953)成立理事會,於民國46年(1957)成立管理委員會,此後,信仰對象逐漸發展至全台,各地皆有人前來分靈、刈火,盛況非凡。

相關文章

2023-10-13

二結王公廟肇基於漢人拓墾蘭陽平原之初,其神名「古公三王」,乃中國福建漳浦湖西坑之地方神祇,為奉祀南宋末年抵抗蒙古犧牲的三位義士。清乾隆51年,先賢廖地捧奉古公三王本尊渡海來臺,奉祀於噶瑪蘭之濁水溪(今蘭陽溪)南畔的二結庄。

2023-11-03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口述歷史和文化被稱為"Lmuhuw",意為"穿梭"或"穿引",這是一種透過特定的口語敘述和歌謠吟唱方式來傳承泰雅族的起源、部落文學、部落遷徙史、家族系譜和規訓、族群知識以及習俗等歷史和記憶的傳統方式。Lmuhuw也在泰雅族社會的日常運作和傳承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被用於談判、提親等重要場合,是維繫泰雅族社會運作和文化傳承的關鍵工具。

2023-11-14

鹿耳門聖母廟迎春牛約自1980年代前後創設,久而成俗,成為土城仔地區歲時極具特色習俗。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款登錄基準「民間高度認同,並持續自主、自發參與」。迎春牛與在地庄頭、學校結合為一,從傳統出發,再回溯到現代與民眾互動,自有全民歡慶之效。為在地元宵節重要活動之一,符合土城仔的生活樣貌。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2款登錄基準「顯著反映族群或地方社會生活及文化之特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