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編織失落的根

屏東縣瑪家鄉

魯凱族編織-杜夏連

魯凱族編織-杜夏連

屏東縣瑪家鄉

重新編織失落的根

魯凱族編織-杜夏連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魯凱族編織保存者杜夏連於1947年5月10日出生於屏東縣瑪家鄉。習藝過程 由於部落中的學習並不是藉由文字所習得的知識,很大的一部分是透過手做、口述及日常生活中所營造出來的情境,並加以學習的過程,杜夏連從小向母親學習編織,家人的編織用具皆出自於她的手。杜夏連精通編織、珠繡、縫紉與月桃葉等魯凱族傳統工藝,其作品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原住民的素樸質感。平常會以講師的身分,參加公部門委託辦理的魯凱族部落編織人才培力訓練課程,為延續魯凱族編制技藝盡一份心力。


魯凱族是嚴謹的民族,生活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規範,包括行為舉止、衣著服飾、禮儀尺度;魯凱族沒有刑法罰則卻依照傳統的道德規範而存在千年、口傳遵行千年。其中關鍵在於細節,例頭飾的樣式、長度寬度、色彩…隱藏著階級與身分,若配戴不適宜者,部落長老會在眾目睽睽的聚會中強行摘除。 此種服飾道統所以面臨沒落的命運,除了道德、價值體系的改變,也因技藝傳遞斷層、植物取得、辨識、製作…等原因而造成傳承上的困難。若不經政策的扶植與保護,此種生活手作技能消逝的未來是顯而易見的。 魯凱族老人家常說:「日常生活用品中除了錢以外,是不需要與平地人交易與來往的」,此話足徵魯凱族手工藝的完整性及目前流失的嚴重性。

相關文章

2023-11-08

蔡天民是泉州派「西佛國」的藝師,他的家族在粧佛技藝上有著卓越的傳統。他的祖父蔡心和父親蔡南山都是傑出的粧佛藝術家,他們的技藝備受推崇。由於這門技藝在家族中世代相傳,蔡天民自小就開始學習粧佛技藝。他在國小時期就開始幫忙家裡進行粧佛工作,學習基本的技術和工藝。

2023-11-10

謝雅秀娘家祖傳手藝,由外祖母莊許汝(冠夫姓)和姨婆施許段(冠夫姓)傳承下來,母親謝莊蘭(冠夫姓)的五個姊妹皆習得此藝,謝雅秀從小耳濡目染,於13、14歲時開始學習纏繞線花的製作技巧,初中畢業後曾當過護士並利下班後及休假時間幫忙製作纏花,而後北上工作才暫別纏花的製作工作。直到24歲返鄉結婚才又接下家中纏花的工作,除了持續以傳統工法製作,謝雅秀也製作創新的春仔花,並利用複合媒材和傳統春仔花結合,以因應當代的潮流。

2023-11-01

詹益農先生是一位專精於製鉋工藝的藝術家,他精通鉋刀製作的各個工序,包括刀形設計、刀片研磨、鉋身選材以及鉋座角度等。他的作品不僅在使用功能上極為考究,更注重材質造形,展現出典雅器形之美,具有藝術性。這種特質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的標準,被認定為具有藝術價值的登錄基準。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