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鯉原是穿山甲台中端節舉辦全國唯一

臺中市南屯區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臺中市南屯區

鯪鯉原是穿山甲台中端節舉辦全國唯一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2023-11-10

端午節,台灣俗稱為「五日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端午節的起源甚早,漢代之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造成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的謬誤。其實,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或起源於龍圖騰的祭祀,與屈原投河之事並無直接關聯。台灣人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端午節的各項習俗多與驅瘟除疫有關,而五月又是夏季之首,台灣俗諺有「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敢放」之說,意味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直到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也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吶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袂瘟辟疾的目的。

台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是南屯的犁頭店,相傳早期有許多動物在此棲息,直到張國等人來到南屯開墾後,南屯區內的飛禽走獸均開始移往他處,唯穿山甲還居住在地下或洞穴裡。以此衍生,風水學認為犁頭店正好位於一個穿山甲穴,穿山甲長相怪異,全身覆有瓦狀鱗片,自古被視為靈獸,能為地方帶來吉祥,而穿山甲有冬眠的習慣,因此每至端午時節,村民們均穿上木屐,用力踩地面,透過巨大的聲響欲將穿山甲震醒。另外還有一個說法,犁頭店俗稱「拉狸」,據古老傳說,墾荒時期,有一隻金色的「拉狸」(穿山甲)睡在地下,先民深信一旦穿山甲一覺不醒,會為子孫帶來災難。尤其端午節酷熱時節,最易使穿山甲昏睡,所以當地居民,會設法吵醒穿山甲讓牠「翻身」,老一輩的也認為只要穿山甲持續的「翻身」,地方一定會出現很多優秀人才,一直延續至今,演變成每年的端午節正午時,由里長帶頭,穿上長木屐,用競走的方式比賽「驚醒」穿山甲,讓穿山甲「翻身」,更穿插各式傳統民俗才藝活動,例如打陀螺、抬轎比賽、鐵圓框慢行等活動。

相關文章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2023-11-13

相傳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源起於清朝咸豐年間、距今約150年、一直是大丘三角頭的信仰中心及年度盛事『相關資料由於「大丘三角頭祈安繞境活動」是民間的信仰民俗活動、所有活動流程都是先民依實際狀況商議取得共識延傳下來。相傳咸豐中葉、大丘三角頭先民們因在山區墾荒拓殖時常遭遇天災地變、都能在赤山龍湖巖觀音佛祖暨六甲恒安宮天上聖母神光護佑之下逢凶化吉、先民們感念佛祖媽、媽祖婆神威顯赫、護境佑民、為了答謝神恩乃匯集大丘堡內九個庄頭商議繞境事宜、取得共識組立『三角頭』擇定每年農曆1月恭請龍湖巖觀音佛祖、恒安宮天上聖母至三角頭遶境、演戲謝神、祈求風調雨順、人丁康泰。

2023-11-14

臺東縣卑南族的南王、下賓朗及巴布麓部落,都有婦女工團(misa’ur,即換工團)以及專屬的小米祭慶典。婦女小米祭包含山田燒墾和種植小米,婦女工團(misa’ur)集體小米田除草,以及婦女小米除草完工祭(或完工慶)。 卑南族語Mangayaw,原意為「獵取」或「獵鹿」,同時指狩獵和復仇馘首的祭儀。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是臺東縣內卑南族最重要的祭儀之一,源自於古代的狩獵祭儀,團體合擊訓練,以及部落復仇的戰爭行動。舉辦大獵祭Mangayaw(含猴祭、除喪)的時間,大約都是每年的12月。過程包括, 1、少年利用假日,集中到少年會館接受訓練。 2、會館修葺,祭司和巫師為部落祈福。 3、少年年祭(俗稱猴祭)。 4、少年成年禮,成年禮後的少年要為部落服役3年。 5、青年以上男子出發外地狩獵。 6、男子狩獵凱旋歸來,青年成年禮,大會舞。 7、除喪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