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賽德克族生活樣貌

南投縣仁愛鄉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

南投縣仁愛鄉

一窺賽德克族生活樣貌

賽德克族Gaya tminun傳統織布-張鳳英

2023-11-10

張鳳英在技法、技藝層面表現十分優異,精熟傳統賽德克族織藝最上乘之禮服織作技術puniri(經挑)技法,獲族人公認為技藝最精湛、技法最高明之織女。持續厚實賽德克族傳統知識和文化底蘊,可將傳統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得更完整。張鳳英個人具有極高傳承意願。多年來致力於織布的傳承工作,並透過不同形式的傳習計畫,桃李眾多。期透過師徒制的訓練方式,讓傳統puniri的文化知識和技藝,能廣為流傳在賽德克部落及其他地區。張鳳英傳承祖母、母親德克族織布技藝之脈絡故事,有傳統的文化、有賽德克的重要技法、有女性對織布的堅持、有廣大學生學習的支持、與部落族人的維繫,張鳳英為此項技藝保存者最適當人選。

織品為賽德克族千百年婦女們共同的文化結晶,由puniri技法體現了織布歷史的脈絡、顯現持續累積與發展軌跡,也蘊含千百年來賽德克族婦女的智慧。puniri「經挑技法」為賽德克族特有的技法,見織品的菱形紋(大小)、豆紋等紋路,即可知為該族織布特徵,其表現之技藝、色彩、紋飾,反映族群之藝術表現。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清河出生於做陶世家,從小就在泥土堆長大。從小就曾為家裡窯場放牧水牛(註:早期還沒有練土機時,大部分的窯廠都有飼養水牛來協助練土(踩土))。年紀漸長,除了上學外,都要在窯場幫忙,因而學習到許多做陶技術與經驗。 1977年,父親林双喜先生因為兄弟分產獨立經營添興窯。1979年,林清河返家接手協助父親管理添興窯,1980年起由於林清河已經熟稔相關營運,父親双喜先生集另外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經營壽險業務,走上人生的第二春。自此,林清河即獨立挑起添興窯的經營。

2023-11-09

劉素珍工藝師自小在阿嬤的藺草香味中嬉戲長大,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對於藺草工藝的基本技法:「底一編」、「底二編」、「加減草」、「添草」、「阆草」、「收編」等技法均非常純熟。劉素珍工藝師擅長利用異材質搭配,使作品不再是單一色系,利用地方在地元素將現代生活居家用品融入傳統工藝。

2023-11-10

年少即師承嬸婆Yabung Wilang彭秋玉學習地機tminun balay平織、lmamu經、緯挑、snuyu斜紋;向Ryuhing流興部落的林白金蝦學習lmamu緯挑;並向耆老們學習傳統搓捻治做苧麻線的技法,目前尚種植苧麻。 2000年時至原住民技藝研習中心學習高機技法;於輔大接受織紋分析、染、高機、刺繡、設計概念培訓兩年。熟知南澳群傳統織布工藝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可獨立完成水平背帶織機,單經雙緯技法。具備傳習能力與傳承使命感,持續在部落大學、南澳高中專班、南澳文物館或家中教學。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