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藝之間尋覓族群記憶

苗栗縣南庄鄉

賽夏族竹藤編-章潘三妹

賽夏族竹藤編-章潘三妹

苗栗縣南庄鄉

在技藝之間尋覓族群記憶

賽夏族竹藤編-章潘三妹

2023-11-10

章潘三妹(賽夏名:’away a ta:in Sawan)從事賽夏族竹藤編工藝已逾50年,自幼學習父親的賽夏族竹編技法,30歲時亦師從張憲平藝師學習竹籐編,竹藤編技術紮實且優秀。章潘三妹將賽夏族歷史重要及代表性文化意義,例如「海龍女」、「雷女」、「祖靈眼」、「山紋」帶進編器,自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起多次獲獎,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曾以作品「賽夏生活印象」獲國家工藝獎二等獎,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夏族竹籐編工藝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章潘三妹成立蓬萊工作坊,長期擔任苗栗縣賽夏文化藝術推展協會理事長、蓬萊村長,持續教導族人編織技法,並以傳徒多人,有些弟子亦已獨立經營工坊。章潘三妹推廣賽夏族傳統文化不遺餘力,具備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為賽夏族竹藤編的重要傳承人,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並符合傳統工藝保存者認定之條件。

賽夏族竹藤編是賽夏族各氏族的祖靈祭paSbaki’,或paSta’ay(矮靈祭)儀式所需之重要工藝,也是世代相傳的生活傳統技藝式。

相關文章

2023-11-01

吳敦厚先生是彰化縣鹿港鎮的國寶級燈籠藝師,擅長泉州式燈籠彩繪工藝七十餘年。傳統的燈籠製作技藝通常注重於形狀與結構,而吳敦厚先生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彩繪技法,將燈籠表面的彩繪融入書法和繪畫的元素,使得燈籠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充滿藝術性。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民間傳統特色,還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民俗藝術的熱愛。

2023-11-01

1966年由專業佛像畫家姨丈曾竹根先生的啟蒙。1970年初中畢業後到台南繼續向姨丈習藝。姨丈為了擴展劉家正老師的繪畫領域,將之帶往雲鵬工藝社(專業寺廟彩繪)拜師丁網先生(師承潘春原)。在此期間,劉老師仍常趁工作閒暇之餘向姨丈學習佛像畫。後因雲鵬工藝社專注於寺廟彩繪,精細處皆需另聘當時著名畫師潘麗水與蔡草如二人作畫,因而有幸師事兩位老師。於台南習藝前後共約10年整。

2023-11-09

王永源出生於北勢街,父親王西海,18歲開始跟隨其兄王永川學習木工技藝,在永川大轎期間40年,於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6月開始創業,現為永圓傳藝負責人。雕刻工藝可概分為金刻、木刻、石刻,大多和建築裝飾與日用器皿有密切關係。中國自商周起,各種石器、陶器、玉器上圖紋裝飾即頗為盛行,如雲雷紋、饕餮紋等,這時期的雕刻工藝與當時宗教體系、宇宙認知概念緊密結合。 臺灣雕刻及木工藝的發展,源自明末清初中國來臺的「唐山師」,其中有些應聘來臺工作,工作結束即返回,亦有些在臺灣定居開枝散葉,因此臺灣目前的雕塑師傅或追溯其祖師,皆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福州三地。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