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宜蘭縣宜蘭市

製鑼工藝-林烈輝

製鑼工藝-林烈輝

宜蘭縣宜蘭市

打鐵製鑼師敲響傳承的那聲鑼

製鑼工藝-林烈輝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大鑼臍銅鑼為臺灣漢人傳統戲曲音樂展演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也是本地北管陣頭掃街演出的重要行頭象徵符號。 傳承自鐵鑼至銅鑼的製作過程,並且精益求精,可以因應不同表演單位的需求,與時俱進。

相關文章

2023-11-01

纏花,是一門結合剪紙、編織和刺繡的傳統工藝技術,在台灣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雖然官方史料中對其起源並無詳細記載,但根據部分地方志、民俗研究和耆老口述,推斷出台灣最早在清代已經有纏花工藝的存在。這種技藝被視為一般的民間工藝,具有地域性特色。 台灣地區主要由漳州、泉州移民組成,他們將福建地方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帶入台灣,其中包括了纏花這種傳統手工藝。在廈門地區,纏花工藝至今仍然存在。早期,台灣婦女將纏花製作視為一種副業,並在婚嫁場合中使用,後來逐漸普及至日常生活和宗教儀式中。

2023-11-10

許建福先生的泥塑紙糊獅頭製作展現了對傳統工藝的深厚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創新中保留著古典與現代美感。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能反映臺灣北部舞獅技藝的地域性文化和流派特色。其中,嘴巴部分可開闔活動的設計,彰顯了臺灣北部開口獅的典型特色,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當地舞獅傳統的呈現。這種特色不僅讓獅頭更加生動有趣,也使觀眾更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舞獅的獨特之處。

2023-11-10

章潘三妹(賽夏名:'away a ta:in Sawan)從事賽夏族竹藤編工藝已逾50年,自幼學習父親的賽夏族竹編技法,30歲時亦師從張憲平藝師學習竹籐編,竹藤編技術紮實且優秀。章潘三妹將賽夏族歷史重要及代表性文化意義,例如「海龍女」、「雷女」、「祖靈眼」、「山紋」帶進編器,自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起多次獲獎,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曾以作品「賽夏生活印象」獲國家工藝獎二等獎,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夏族竹籐編工藝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章潘三妹成立蓬萊工作坊,長期擔任苗栗縣賽夏文化藝術推展協會理事長、蓬萊村長,持續教導族人編織技法,並以傳徒多人,有些弟子亦已獨立經營工坊。章潘三妹推廣賽夏族傳統文化不遺餘力,具備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為賽夏族竹藤編的重要傳承人,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並符合傳統工藝保存者認定之條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