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乾坤

彰化縣鹿港鎮

細木作-王肇楠

細木作-王肇楠

彰化縣鹿港鎮

榫卯乾坤

細木作-王肇楠

2023-11-10

保存者為鹿港細木作名門王漢松先生之後嗣,自十七歲起入門拜師學藝,迄今已有34年之藝術歷程,以手工古法「榫卯技術」製作,具細木作、家具製作、木質器物、家具修復之技藝,其細木作工藝精細、樸實、美觀尤擅「異木鑲嵌」,以造型為勝、以鑲嵌技法為奇,穠纖合度的優雅古風與現代設計的功能並具,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泉州派的做法,以古法製作榫卯家具,更於幾所大學院校講授「台灣傳統細木作家具」課程,曾任文建會(現今文化部)「台灣傳統細木作家俱技藝傳習計畫-傳習師」,具傳習能力及意願,能完整記錄工法,且傳承兒子王維元(第3代),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曾多次獲得國家工藝獎佳作獎、傳統工藝獎等獎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


王漢松(歿) →王肇鉌、王肇楠、王督宜→王維元。 王肇楠老師自十七歲,師承父親王漢松工藝家學習細木作,「目頭巧,目色巧」懂得察言觀色,謙虛細心從旁觀到實作,王漢松先生以嚴師的身分督導傳授;除要求技藝的精進之外,並要求兒子讀書,深化文化知識,開展論述能力。王肇楠先生從學藝至今仍維持清晨即起,白天工作,返家讀冊至深夜的勤學與好學。王老師憑著優良的手藝以及對細木作理論的鑽研,獲聘為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與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助理教授。

相關文章

2023-11-10

單志淵師事多位古琴製作師傅,此生皆投入斫琴志業,並按照古法記載,斫琴必開鑿琴頭的舌穴、聲池、琴尾的韻沼以及琴身中的天地柱,是傳統唐宋古法中最重要的「聲形韻象」的部分,能導致全面良好共鳴,保存古琴製作完整工序。亦有多位名家彈奏與收藏其作品,且擁有完整的製琴空間與設備,能正確體現古琴製作之知識與技藝。單志淵已有多位子弟長期培育中,並持續於自身樂器工坊及多所大學授業,具教學熱忱並具傳習能力與意願。單志淵遵循古法,堅持幾乎失傳之唐宋傳統,以傳統工法斫琴,於斫琴技藝上嚴謹專注,對待古琴如藝術品般,並充分展現個人技藝與時代特色,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1

無論從傳統到創新的風箏在造形上,色彩上均具有美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具藝術性。

2023-11-09

劉蔡腰女士畢生致力於藺草編織,擁有超過80年的編織經驗,並且技藝純熟,能夠靈活編織各種圖案和文字,展現出極高的創意和技術水平。她不僅熟悉傳統的藺草編織技藝,還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並能夠傳承保存這一技術的形式。劉蔡腰女士的作品不僅受到文化觀光局的邀請辦展,還出版了作品專輯,為苑裡藺草編織的知識和文化表現形式提供了正確的體現。她的健康狀況良好,保持著傳統工藝藺草編織的傳習能力和高度意願。作為苑裡地區在地的資深藺草編織典範,她從7歲開始就在苑裡編織藺草作品,並持續不斷地傳承藺草編織技藝,為當地的文化傳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