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紙

臺北市大安區

糊紙-李清榮

糊紙-李清榮

臺北市大安區

天地一紙

糊紙-李清榮

2023-11-10

李清榮匠師習藝融合了金門、臺南、臺北等地糊紙傳統技術,優良技藝成為匠師仿效風格特色。李清榮匠師因應民間社會就建醮、法事、喪葬、歲時等需求進行糊紙製作,其中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及技法最具特色。李清榮匠師的糊紙製作,不僅作工精細同時講求立體感,透過豐富的紙材運用及人物肢體角度的裝置,發展成為具備獨特個人特徵的糊紙風格。

糊紙能呈顯紙藝、材料及繪畫之美,普遍應用在民間傳統宗教祭典及生命禮俗,具藝術性及實用性。糊紙能呈顯擬真的具象工藝,具有豐富之文化意義與工藝價值,顯著反映地方美學。糊紙是臺灣社會喪俗文化中的代表性技藝,喪禮儀式結束,紙紮伴隨親人的不捨與掛念,一起燒給另一個世界的往生者,獨特且帶有禁忌色彩,顯著反映漢人族群之信仰、宇宙觀。

相關文章

2023-11-09

呂界元因鏤空木雕技術佳,雕刻繪稿技巧兼具,沿續臺灣本土繪師體之風格,呈現地方特色,故為登錄為本縣木雕保存者。臺灣的木雕藝術主要隨漳、泉、閩、客等先民拓墾傳承而來,在閩南傳統的傳承脈絡下,自生活的應用出發,逐步提升木雕的藝術價值,也培養出本地特色的木作鑿花匠師、器物木雕以及神像木雕匠師。嘉義為當時漢人開臺的主要據點之一,作品以神像、廟宇為主,早期臺灣各地的廟宇興建,都可以看到嘉義木雕師傅的身影,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地方性基準,爰以登錄為傳統藝術。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