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竹編藝術家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工藝-蘇素任

竹編工藝-蘇素任

南投縣竹山鎮

台灣竹編藝術家

竹編工藝-蘇素任

2023-11-10

蘇素任女士傳承自傳統竹編工藝人間國寶黃塗山等人。嫻熟於傳統竹編工藝技術與技法,基本功夫扎實,以傳統竹編工藝為主體,著墨於「減法、禪意」概念,連結生活美感,把傳統竹編用創新手法呈現。 近年來,結合傳統竹編工藝與大面積空間進行編織,運用空間整體氛圍中,呈現竹編工藝震撼人心的感動。主要靈感來源為日常生活體驗,不僅造型細膩多變,亦展現其藝術性與創造性。

竹是一種台灣地區常見的植物,取得容易且用途廣泛,不但可以食用,透過對於竹材的加工,可以取得更為細緻的編織材料。日治時期開始關注台灣竹藝產品,認為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台灣總督府當局在竹山等地設立的工藝傳習所,對於有志於竹工藝發展的人們,施以更精緻的教育傳習。當時,除了建立教育體系外,將竹製品引導銷售至外地,建立南投甚或是竹山當地竹工藝,乃至於竹編的發展基礎。戰後,竹山等地豐富的竹資源,與地方刻意的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使得竹編工藝得以長久發展。由於厚植竹工藝人才,在1960年後逐步開始發展,當時出口導向的經濟活動,竹產業成為重要的環節。

相關文章

2023-11-10

陳志昇先生擅長從傳統典故中找尋創作靈感,代表作品包括官將首、八仙、鍾馗、神茶、鬱壘、達摩等塑形人物,作品造形生動、做工細緻,具備錫工藝相關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錫工藝技藝源自家族傳承已四代,熟知生活器皿、祭祀禮器,且擅長複合媒材運用,為傳統錫藝開創新領域,亦通過文化部重要結業藝生考核,具傳習之能力與意願。陳志昇先生為重要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陳萬能之子,傳承系譜及在地文化,脈絡適當。

2023-11-09

吳彩卿工藝師從小跟著母親學習藺草編織的技法,自小學畢業後就以藺草編織為業,擔負起家庭生計,培育兩位弟弟至大專畢業,雖然辛苦但卻磨練出一身精湛無比的藺草編織技藝,從藺草備料工作至整個產品的編織,均能獨力完成,吳彩卿工藝師對於藺編技藝的教學工作亦多所著墨,多年來在山腳國小、致民國中、聯合大學工設系學生常有教學工作,甚或在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學系連續三年均有開設藺編課程,吳彩卿工藝師亦為藺編技藝教學群師資之一,所以對傳統藺草工藝存與傳承貢獻良多。

2023-11-08

王清霜先生製作的漆器不僅僅是古昔生活用品,更具有藝術價值。他的漆藝在髹漆和高蒔繪方面表現出色,在台灣漆藝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題材具有地方特色,呈現出台灣鄉土文化,並且展現了高難度的蒔繪技法。由於他的漆藝已經瀕臨失傳,因此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這些特點使得王清霜的漆器在藝術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值得被保存和傳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