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編國寶大師嫡傳子弟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工藝-涂素英

竹編工藝-涂素英

南投縣竹山鎮

竹編國寶大師嫡傳子弟

竹編工藝-涂素英

2023-11-10

嘉義朴子人,1964年朴子天主教堂的神父開班教授竹編,因家境貧困,前往學習竹編幫助家計,跟隨關廟張素女學習(人間國寶黃塗山的學生),亦有一位日籍老師參與教學。1971年到竹山教竹編及製作,如捲式竹簾、竹片合板、以剖竹片貼桌面的竹桌等。1976年結婚嫁到竹山,1977年後因當時竹藝產業沒落,一方面需要照顧家庭,遂改在家中從事傳統竹編工作,包括提籃、水果籃、花器、擺飾、胸針等生活器物。1993年受人間國寶黃塗山指導進修竹編課程,共3年,進修1年後即擔任助教,並持續投入相關工作。2003-2013年間於黃塗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開設竹編課程中擔任助教。2010-2013年人間國寶黃塗山接受文化部補助辦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黃塗山竹編傳習計畫」,在4年傳習課程中,長時間受黃塗山指導,傳承黃塗山技藝。2013年起迄今,接續黃塗山於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竹編研習班課程,獲聘任為助理教授級講師,同時在竹山與台中工作室均有授課教學。

竹是一種台灣地區常見的植物,取得容易且用途廣泛,不但可以食用,透過對於竹材的加工,可以取得更為細緻的編織材料。日治時期開始關注台灣竹藝產品,認為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因此,台灣總督府當局在竹山等地設立的工藝傳習所,對於有志於竹工藝發展的人們,施以更精緻的教育傳習。當時,除了建立教育體系外,將竹製品引導銷售至外地,建立南投甚或是竹山當地竹工藝,乃至於竹編的發展基礎。戰後,竹山等地豐富的竹資源,與地方刻意的培育竹編工藝人才,使得竹編工藝得以長久發展。由於厚植竹工藝人才,在1960年後逐步開始發展,當時出口導向的經濟活動,竹產業成為重要的環節。

相關文章

2023-11-01

彭坤炎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漆器藝術造詣的藝術家。他於1972年開始涉足傳統唐木傢俱的折漆工作,但在1986年,他毅然決心擺脫傳統,創新堆漆的造型藝術。儘管他並未接受過完整的藝術教育,但他對於近代雕塑和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熱愛驅使他將創作能量轉化為堆漆藝術,將堆漆從工藝品提升到純藝術品的地位。

2023-11-10

谷秀紅女士能操作布農族最高竿之12竿織布技法,並了解織布相關器物製作方式,包括:整經架、夾線板、綜棒、分層棒、固定棒、腰帶、織布箱、緯線梭子、線材等。其不僅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谷秀紅女士長久以來接受各級學校邀請及委託,傳授布農族傳統織布技藝,致力推廣本項工藝,具傳習能力及強烈傳習意願。谷秀紅女士為南投縣布農族濁水溪線主要的編織傳習者,是目前濁水溪主流的潭南、雙龍、人和、地利4個部落中,被公認的傳統織布文化代表。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09-26

漆線工藝為於雕像素胚表面增加立體花紋,隨後在上漆或貼金箔的一種傳統而罕見的技術。漆線工藝,無論漆料調和、堆塑、或揉線、圖案規劃、黏貼漆線,均相當特殊,非其他類別師傅所能完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