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之母

屏東縣內埔鄉

琉璃珠qata-江雅蕾

琉璃珠qata-江雅蕾

屏東縣內埔鄉

琉璃珠之母

琉璃珠qata-江雅蕾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琉璃珠qata保存者江雅蕾(Angkil)出生於北排灣族亞族Ravar(拉布爾)中的貴族家族Tjatjimaraw。江雅蕾自1993年起,與丈夫雷賜一起工作並學習琉璃珠及鑲嵌珠畫的工藝與相關知識,兩人於1996年一同研發出晶土水玉琉璃珠 。 江雅蕾承襲古琉璃的工藝技法,充分展現北排灣族亞族布曹爾(Vuculj)及拉瓦爾(Ravar)在地圖騰與形制。江雅蕾成立「三地門排灣三寶工藝館」並擔任「晶土古琉璃珠」負責人,積極辦理琉璃珠教學。並在排灣族各部落長期擔任琉璃珠講師,投入琉璃珠製造、研發與口傳之傳習。傳習範圍包含屏東、臺東等地;傳習對象除排灣族外亦含括布農、卑南等族群,實踐傳統文化產業傳承。



古琉璃珠融合於排灣族生命意識裡,包括宗教信仰、生命觀、倫理、身分象徵、人品規範、族群結構及審美;排灣族沒有文字,透過代代相傳,琉璃珠成了活辭典和重要的文化寶藏。 琉璃珠珠飾為排灣族與魯凱族社會具有交換價值之貴重物品,在其貴族階層社會制度中與婚姻、社會地位及經濟能力表徵等多個社會重要系統互相交織,當代琉璃珠製作工藝及其研創至今已超過40年,確屬具有歷史性及藝術價值之原住民族傳統工藝。

相關文章

2023-11-01

黃紗榮先生是一位具有四十多年木雕藝術經驗的藝師,他從小學時期就開始學習神龕雕刻,並在日籍師父的指導下,掌握了繪圖與欄杆雕刻的技藝。他的刀法乾淨俐落,曾獲得全國美展工藝類首獎、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首獎,並獲得大墩工藝師的稱號,具有卓越的藝術性。

2023-11-10

張秋山匠師所製作的糊紙作品,承襲茂興齋四代的製作傳 統,不僅技術熟練製作出民間需求的各項糊紙類型,就人 物、屋厝的造型比例、用色搭配上皆充滿著傳統美感特質。茂興齋糊紙店為臺北地區罕見的百年糊紙之家,張秋山匠師傳承父執輩的手藝,糊紙世家的背景讓張秋山匠師有機會前往大臺北各地施作大型靈厝糊紙。張秋山匠師施作的大士爺、靈厝的風格完全體現了臺北各地糊紙藝術的地方色彩。

2023-11-08

王永川,國校畢業後,父親王西海是從事頂下桌的木工師父,在其耳濡目染之下,看著前人的作品,靠著自己的分析揣摩,不斷的研究開發,竟也無師亦通自己闖出一片天地,從事神轎製作已有57年的歷史,作品散見全國各地,以臺南市最多。目前在臺南市從事大多神轎製作傳統工藝的師傅,皆是從王永川大轎學藝成功,自行創業,是永川伯感覺最欣慰的事。 對於作品期創造題材多自己決定,在工作過程中最困難的則是設計圖的繪製,至於雕刻則是待設計圖一擬出,將影印圖稿貼在木材上,照樣雕刻即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