鯪鯉原是穿山甲台中端節舉辦全國唯一

臺中市南屯區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臺中市南屯區

鯪鯉原是穿山甲台中端節舉辦全國唯一

犁頭店穿木屐躦鯪鯉

2023-11-10

端午節,台灣俗稱為「五日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端午節的起源甚早,漢代之後又結合悼念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說,造成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的謬誤。其實,端午節可能是源自古代驅除瘟疫的習俗,或起源於龍圖騰的祭祀,與屈原投河之事並無直接關聯。台灣人的端午節按民間流傳習俗而言,端午節的各項習俗多與驅瘟除疫有關,而五月又是夏季之首,台灣俗諺有「未吃五日節粽,破裘不敢放」之說,意味端午之前氣候炎寒不定氣溫多變,直到度過端午節才算正式進入夏季,被子棉襖也才能收起來存放。夏季天氣炎熱蚊吶孳生,瘟疫疾病易於流傳,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掛香包、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來達到袂瘟辟疾的目的。

台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是南屯的犁頭店,相傳早期有許多動物在此棲息,直到張國等人來到南屯開墾後,南屯區內的飛禽走獸均開始移往他處,唯穿山甲還居住在地下或洞穴裡。以此衍生,風水學認為犁頭店正好位於一個穿山甲穴,穿山甲長相怪異,全身覆有瓦狀鱗片,自古被視為靈獸,能為地方帶來吉祥,而穿山甲有冬眠的習慣,因此每至端午時節,村民們均穿上木屐,用力踩地面,透過巨大的聲響欲將穿山甲震醒。另外還有一個說法,犁頭店俗稱「拉狸」,據古老傳說,墾荒時期,有一隻金色的「拉狸」(穿山甲)睡在地下,先民深信一旦穿山甲一覺不醒,會為子孫帶來災難。尤其端午節酷熱時節,最易使穿山甲昏睡,所以當地居民,會設法吵醒穿山甲讓牠「翻身」,老一輩的也認為只要穿山甲持續的「翻身」,地方一定會出現很多優秀人才,一直延續至今,演變成每年的端午節正午時,由里長帶頭,穿上長木屐,用競走的方式比賽「驚醒」穿山甲,讓穿山甲「翻身」,更穿插各式傳統民俗才藝活動,例如打陀螺、抬轎比賽、鐵圓框慢行等活動。

相關文章

2023-11-07

周洪明雪受有嚴謹的歌仔戲訓練,師承蔣武童、官漢樓、潘文煥、王泗海等海派京劇名伶,又受金枝、洪月燕、林天成等戲曲藝人調教,奠定文武全才的工底與唱腔,為1960年代知名小生。唱起乞丐調、江湖調、南音、四空仔等聲音飽滿,對戲能說、能唱、能演、能導,身段優美,唱曲動聽。

2023-10-19

賽夏族paSta'ay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 相傳距今300多年前,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 (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甚至曾造成賽夏族婦女懷孕之事,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

2023-11-14

’a’owaz是賽夏族人向天神koko' wa:on祈求能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族人能安居樂業生活。是賽夏族農耕小米文化的象徵,為全族性的祭儀早期為四種祭儀分別是祈晴祭、祈雨祭、祈鎮風、祈驅疫,祭典執行的內容會隨著目的而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鎮風祭已廢止,而祈雨祭、祈晴祭和驅疫祭合併成為祈天祭。1945年之後,祈天祭每年舉行,並未中斷,歷次祭典儀式大致依照舊俗並無改變,並與文獻記載之儀式過程相符。在歷史與社會變遷下,具文化生命力,持續傳承與實踐,保留完整的祭典儀式結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