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內走傳承人

新北市鶯歌區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新北市鶯歌區

土內走傳承人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2023-11-10

李明雄泥條盤築技藝純熟,能獨力完成所有完整工序,對於材料特性、工具式樣、成型工法等,具備體現泥條盤築製陶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登錄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李明雄致力於技藝的傳習,並具備傳承能力及意願,目前持續授藝當地中青代陶師。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2款認定基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李明雄承襲福州李克楗(李二妹)、李吾俤師傅「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嫡系技藝,係當前鶯歌僅存之傳承者,為文化脈絡下之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3款認定基準「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從清末到日治時代,鶯歌已發展成為臺灣窯業的重鎮,同一時期中國福州陶師移居鶯歌地區,鶯歌的陶器產業始注入福州手擠坯、土內走之「泥條盤築技法」。

相關文章

2023-11-10

婁經緯教授的指導對陳景林的染織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984年參加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染織科的編織研習期間,陳景林受到了婁經緯教授的賞識與感召,決定長期投入染織的研究。婁經緯教授是一位外聘的染織大師,他曾在1959~62年在美援機構擔任助理研究員,跟隨美籍染織顧問瑪麗.艾勒學習纖維編織,並在包浩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法上有豐富經驗。

2023-11-09

張瑞益是粧佛技藝的保存者之一,他於1963年出生於嘉義縣溪口鄉。1995年開始向師承陳祿官的王智弘藝師學習,並在業餘時間內進行學藝。之後,他又向師承自蘇文章(蘇文章師承陳祿官)的蘇國亮學習。王智弘和蘇國亮的作品特色保有陳祿官系統的早期風格,形式較為傳統保守,人物沒有太大或較多的動作與姿勢。這種傳統的粧佛技藝在張瑞益的學習中得以傳承和延續。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琉璃珠qata保存者江雅蕾(Angkil)出生於北排灣族亞族Ravar(拉布爾)中的貴族家族Tjatjimaraw。江雅蕾自1993年起,與丈夫雷賜一起工作並學習琉璃珠及鑲嵌珠畫的工藝與相關知識,兩人於1996年一同研發出晶土水玉琉璃珠 。 江雅蕾承襲古琉璃的工藝技法,充分展現北排灣族亞族布曹爾(Vuculj)及拉瓦爾(Ravar)在地圖騰與形制。江雅蕾成立「三地門排灣三寶工藝館」並擔任「晶土古琉璃珠」負責人,積極辦理琉璃珠教學。並在排灣族各部落長期擔任琉璃珠講師,投入琉璃珠製造、研發與口傳之傳習。傳習範圍包含屏東、臺東等地;傳習對象除排灣族外亦含括布農、卑南等族群,實踐傳統文化產業傳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