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內走傳承人

新北市鶯歌區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新北市鶯歌區

土內走傳承人

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李明雄

2023-11-10

李明雄泥條盤築技藝純熟,能獨力完成所有完整工序,對於材料特性、工具式樣、成型工法等,具備體現泥條盤築製陶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登錄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李明雄致力於技藝的傳習,並具備傳承能力及意願,目前持續授藝當地中青代陶師。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2款認定基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李明雄承襲福州李克楗(李二妹)、李吾俤師傅「泥條盤築陶藝(土內走)」嫡系技藝,係當前鶯歌僅存之傳承者,為文化脈絡下之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3款認定基準「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從清末到日治時代,鶯歌已發展成為臺灣窯業的重鎮,同一時期中國福州陶師移居鶯歌地區,鶯歌的陶器產業始注入福州手擠坯、土內走之「泥條盤築技法」。

相關文章

2023-11-01

林玉珠之花燈工藝能從傳統中結合現代創新,既具造型燈藝之美,又適於居家生活美化,以及公共藝術與裝置藝術,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2023-11-10

林清河出生於做陶世家,從小就在泥土堆長大。從小就曾為家裡窯場放牧水牛(註:早期還沒有練土機時,大部分的窯廠都有飼養水牛來協助練土(踩土))。年紀漸長,除了上學外,都要在窯場幫忙,因而學習到許多做陶技術與經驗。 1977年,父親林双喜先生因為兄弟分產獨立經營添興窯。1979年,林清河返家接手協助父親管理添興窯,1980年起由於林清河已經熟稔相關營運,父親双喜先生集另外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經營壽險業務,走上人生的第二春。自此,林清河即獨立挑起添興窯的經營。

2023-11-09

張茂欽先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螺鈿工藝藝術家,他不僅精通傳統螺鈿工藝的知識和技術,還勇於創新和突破,開創了獨特的「掐絲螺鈿」表現形式。這種技術結合了傳統和創新,展現了他對螺鈿藝術的深厚理解和獨特見解。張茂欽先生對天然素材充滿熱愛,特別受到故宮瓠瓜作品和中日交流活動中眾多瓠瓜作品的啟發。他以瓠瓜為媒材進行創作,創造出了引人入勝的瓠瓜系列作品,並且憑藉這些作品獲得了第五屆民族工藝獎的殊榮。他的作品不僅在文化內含上具有深厚的意義,而且在藝術表現上也具有高度的品質,符合傳統藝術的價值觀和美學標準。除了他卓越的藝術才能,張茂欽先生還具有傳習能力和願意傳承螺鈿工藝的意願。他的努力和創新精神為臺灣的螺鈿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傳統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