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駕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

臺中市大甲區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臺中市大甲區

起駕前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2023-11-10

緣於清領時期,相傳當時大甲居民每隔12年便會前往福建湄州祖廟朝天閣進香,因規模不大、參與人數不多,且12年才舉行一次,並未引起注意。日治時期,臺海交通中斷,進香受阻,乃改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初期,參加人數約40人,其後隨著時序進展、政經發展與媒體效應,規模逐漸擴大,參與人員不再局限於大甲、大安、外埔和內埔(后里)的「大甲53庄」信眾,至1980年代人數已高達10餘萬人,成為全臺最知名的媽祖進香活動。其時,國內媒體大肆報導大甲媽祖前往北港「謁祖進香」或「大甲媽祖回娘家」之事,大甲鎮瀾宮認為此說易遭誤解為「大甲媽」是分靈自北港朝天宮,於是決議將「北港進香」改為「遶境進香」,將「刈火」改為「添火」,惟此舉卻引起雙方誤解。此時,新港奉天宮適時表明歡迎大甲媽祖到新港進香,加上1987年鎮瀾宮組團前往湄洲朝天閣迎回祖廟媽祖神像,隔年又前往港里天后祠迎回聖父母神像,於是自1988年起取消前往北港進香與刈火,轉往新港奉天宮遶境進香。

其傳承顯現媽祖信眾所尊崇之悲天憫人、撫慰人心等共同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第2款第1目:「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之指定基準。

相關文章

2023-11-14

1915年(大正4年)就已經有8月24日「龜醮」祭儀的紀載,祭儀作為寺廟每年的例行祭典,但錶此祭儀已經長時間持續舉辦。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龜醮」或許早在清領時期便已出現。 喜樹萬皇宮「龜醮」的傳說,描述喜樹庄某天牽罟意外捕捉到大海龜,在眾人的決議下遭到分食,使本已修煉成道的龜精憤怒不平,進而降災於喜樹庄,有分食的庄民家當晚遭受祝融,未參與分食的民家則安然無事。後來在神明們的協助下與龜精進行調解,指示每年農曆8月24日舉行醮典祭儀,製作仙舟添載日常用品,將其焚化迴向給龜靈公,以示庄民道歉之誠意。

2023-11-07

踏涼傘技藝原為廟會迎神儀式中,主客迎答互會或入宮安座前之表演,高雄地區涼傘逐漸於民俗脫出,具獨立表演形式及特殊藝術。呂柏達先生受澎湖縣踏涼傘保存者莊萬枝啟蒙及呂隱臥老師傳授武術及涼傘技巧,結合傳統禮節精神,發展個人及高雄在地特色,具時代及流派特色。

2023-11-02

新永光歌劇團第一團是台灣保存採茶戲曲傳統藝術的重要團體,憑藉近五十年的傳承與經驗,他們成功將客家山歌、棚頭、相褒、俚語等台灣客家表演文化精華融入劇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劇目不僅僅是一種演出,更是對客家語言文化的珍貴呈現,彰顯了台灣土生土長的劇種之一。他們的劇本、舞台道具等相關資料應當被保存與記錄,以保護這份富有地方特色和流派特色的藝術遺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