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彰化縣福興鄉,彰化縣埔鹽鄉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傳承百年古香路

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

2023-11-10

清代時先民從唐山渡海來台,濱海的福興、埔鹽兩鄉因位處風頭水尾,載拓荒的艱辛歲月,水利設施不善,到春耕時期,各庄農民常為了爭奪灌溉水源,發生械鬥事件。在鹿港郊區的北方、東方、南方有三個聯庄的組織,分別為頂十二庄(今海埔厝、洋仔厝等村莊)、中十二庄(即許厝埔一帶)及廈十二庄(今埔鹽、福興鄉一帶)。早年,此三個聯庄組織均至鹿港天后宮恭請媽祖,迎接媽祖到村莊內繞境祈福,目前「廈十二庄」每年仍至天后宮迎媽祖。

道光11年(西元1831年),「廈十二庄」久旱不雨,地方父母官擔心再度爆發衝突,乃召集各部落族長協商,同安參族長陳慶安提議到鹿港天后宮迎媽祖神像,回來註駕設壇祈雨,後來果真傾盆大雨,旱象得以紓解,從此十二庄按每年媽祖誕辰日前,聯合動員信眾、陣頭到天后宮迎請媽祖,進行兩天一夜的遶境,接受村民恭宴、膜拜。 「廈十二庄」原先所恭請的媽祖,稱為「古大媽」、「大聖媽」,地方人士又因祈雨而稱此尊媽祖為「好收媽」;然因民國86年時,同安寮12庄認為「古大媽」並非原先所請的「大聖媽」,而在與鹿港天后宮的協調下,以擲筊方式決定往後將固定請哪一尊媽祖回12庄遶境,最後決定以連續6次聖筊的「進香媽」為往後所請之媽祖神尊至今。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起,同安寮12庄也請「鹿港新祖宮」媽祖一同回12庄遶境,早期並無固定所請之媽祖神尊,直至民國73年(西元1984年)才因應同安寮12庄請求,才特別雕刻一尊媽祖供同安寮請回,因此這尊媽祖又被稱為「同安媽」。「廈十二庄」分別為同安村、盧厝、新興村、大有村、湖村、番同埔、牛埔、雅腳、浮景村、番社村、社尾村、西勢庄等十二個聚落,由於居民多為同安人,故又稱「同安寮十二庄」。為感念陳慶安的恩德,因此十二庄請媽祖大總理採世襲制度。

相關文章

2023-09-18

亦宛然掌中劇團包含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不僅培訓前場表演藝師,對於後場音樂、行政工作方面也積極培訓新手;令對手工藝雕刻、製偶衣、刺繡方面更是講究,精緻研發,對於傳統布袋戲之發展具有貢獻。

2023-11-13

「丁」是指男丁,在社寮自古就流傳吃丁酒的民間習俗活動。吃丁酒活動每年的農曆元月十六日在紫南宮廣場舉行。吃丁酒原本意思是說,在去年元宵節到今年元宵一年當中,如果社寮紫南宮轄區之五鄰人家有出生男丁的話,在元月十五日的元宵節,必須以閹雞整隻祭拜土地公,祭拜閹雞不限於一隻,拜到十六日早上時,廟祝會將雞頭冠及尾椎部份肉切下,由出丁的人帶回。其餘大部份的雞肉仍留在廟裡,以供社寮信徒吃雞酒饗用。

2023-11-14

Mikongu(米貢祭)是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第十六族—卡那卡那富族兩項重要祭典之一, 祭典儀式內容早見於日本殖民時期總督府的調查文獻當中,例如,《蕃族調查報告書第三冊鄒族阿里山蕃四社蕃簡仔霧蕃》(佐山融吉2015[191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以及《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鄒族》(小島由道2001[1918],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由此可知,根據文獻紀錄,此祭典已經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