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禾工坊製琴師

新竹市東區

古琴製作-單志淵

古琴製作-單志淵

新竹市東區

百禾工坊製琴師

古琴製作-單志淵

2023-11-10

單志淵師事多位古琴製作師傅,此生皆投入斫琴志業,並按照古法記載,斫琴必開鑿琴頭的舌穴、聲池、琴尾的韻沼以及琴身中的天地柱,是傳統唐宋古法中最重要的「聲形韻象」的部分,能導致全面良好共鳴,保存古琴製作完整工序。亦有多位名家彈奏與收藏其作品,且擁有完整的製琴空間與設備,能正確體現古琴製作之知識與技藝。單志淵已有多位子弟長期培育中,並持續於自身樂器工坊及多所大學授業,具教學熱忱並具傳習能力與意願。單志淵遵循古法,堅持幾乎失傳之唐宋傳統,以傳統工法斫琴,於斫琴技藝上嚴謹專注,對待古琴如藝術品般,並充分展現個人技藝與時代特色,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古琴自古即為鎮殿安宅之神器,有正音,古代更使用於散天安邦之儀式。它的文化內涵,包羅萬象。斫琴工藝的知識與技藝包含陰陽五行、魯班尺度、節氣吉時應和、木作、榫接、髹漆、織物、螺鈿。 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色高雅,古人常用它來抒發情感,寄托理想。琴的象徵意義,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琴」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二十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據現有的圖像與文獻資料顯示,琴在漢末時已大致定型為後世通用的形制。唐代製造的琴,與宋、元、明、清時造的琴,就有造形藝術風格上的區别和音色特徵的區别。 古琴的無形文資於新竹已歷200年,琴器的技藝特徵是以木料的聲形意象命名,依其名而定其琴身而如人形;各部結構、製作程序中,琴身與聲形意象環環相扣,依名而行,直至完斲,具象成器,先人斲製程序以尊重地方自然產物為依據,實物為體,傳統為用,美化地方族群人文特色,頗具台灣的時代藝術價值。

相關文章

2023-11-01

黃紗榮先生是一位具有四十多年木雕藝術經驗的藝師,他從小學時期就開始學習神龕雕刻,並在日籍師父的指導下,掌握了繪圖與欄杆雕刻的技藝。他的刀法乾淨俐落,曾獲得全國美展工藝類首獎、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首獎,並獲得大墩工藝師的稱號,具有卓越的藝術性。

2023-11-01

賴作明先生是台中市漆藝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具備豐富的家學淵源,師承其父賴高山,並且長期將漆藝技術傳承給後輩,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流派。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具備漆器之色彩與形制之美,具有藝術性的價值。他在漆藝技法方面經過多年的磨練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了特殊的藝術風格。

2023-11-10

林家億從少年時期即跟隨福州匠派學習粧佛技藝,北上之後又鑽研漆線雕,從業至今未曾中斷,充分掌握粧佛工藝之紋飾圖案的技藝。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1款認定基準「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林家億以其技藝傳家,亦有意願參與技藝傳習與保存工作。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2款認定基準「具該登錄項目之傳承能力及意願」。林家億所擅長之漆線雕技藝,為閩式神像粧佛工藝之一環,呈現精緻而具立體性的特色。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辦法》第4條第3款認定基準「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