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巨匠

彰化縣和美鎮

傳統建築彩繪-陳穎派

傳統建築彩繪-陳穎派

彰化縣和美鎮

彩繪巨匠

傳統建築彩繪-陳穎派

2023-11-10

陳穎派事傳統彩繪70餘年,熟知彩繪技法的表現形式,對傳統建築彩繪技藝所需相關知識及工序均能掌握,且技藝精良,亦長年在古蹟、歷史建築修復工程擔任建築彩繪修護匠藝,具備傳統「彩」與「繪」的能力與技藝。陳穎派藝師彩繪精良,題材豐富,繪工細緻,並熟知傳統知識,具傳習能力,並有二位兒子傳承其技藝與知能。具傳承體系與明確師承,傳承系譜完整,亦反映在地脈絡。民國34年(西元1945年)時齡十二歲的陳穎派開始隨父親陳萬福習藝,從磨粗紙→整理環境、打雜→學調公灰、拌豬血土、煮桐油→披麻捉灰、地仗處理、色料調配→畫垛頭、垛內等依序學習傳統彩繪工法,十幾歲就出師獨當一面,從事廟宇彩繪,常與同行切磋以增進畫藝。

早在西元前438年建造的希臘雅典巴特農神殿,從廢墟中的大理石上就發現有色彩的痕跡,所以在東西方的建築物中都有裝飾彩繪的發展。清代道光、咸豐時期之前,臺灣沒有本土性的彩繪匠,依推測,可能基於畫藝不外傳的原則及為了保障持續受聘來臺的工作機會,號稱「唐山師父」的彩繪匠師,始終未在臺灣授徒傳藝。直至清道光初年,龍山寺重修,福建日湖彩繪匠師郭姓祖父攜孫東渡鹿港,專事彩繪工程,並落腳定居鹿港,依戶政資料最早登錄的郭連城,生辰不詳,歿於光緒8年(西元1882年),極可能就是當時隨祖父來臺者,成為鹿港本土第一代彩繪匠派。郭家四兄弟各以專擅技藝聯手持家,郭福蔭專研漢學,郭柳獨獲家學彩繪真傳,兩人同習經史詩文而成一家,郭鍾、郭盼專業髹漆繪飾,兄弟同心共事,為時人所重。清同治至光緒年間,臺灣中部社口林大夫第、神岡呂宅、潭子摘興山莊、霧峰頂下等古蹟民宅,是郭家所完成的彩繪。郭家彩繪以郭柳為首,郭柳,字友梅,生於道光29年(西元1849年),卒於大正4年(西元1915年)享年64歲。建築彩繪裝修中的古典富麗圖案彩繪,雅趣的詩書畫表現是郭家派系下的拿手絕活,民國43年(西元1954年)鹿港天后宮進行彩繪裝修工程,彩繪工藝家或書畫名家具是一時之選,彩繪工程邀聘師出同門的郭新林、柯煥章主筆,兩人彩繪作品都精彩華美,昔、今都肯定郭新林、柯煥章為「鹿港二大主筆畫師」的尊稱。 彩繪在傳統工藝演變中,主要目的為修補之功用-修補木製結構的坑洞瑕疵,直到清代已漸漸演變成以裝飾彩繪為主。

相關文章

2023-11-01

施寶容女士是一位中國結藝術的傳承者與創作者。她在20歲時榮獲「台灣省藝文獎」,展現出對於傳統編結的深厚技巧與藝術修養。她的作品不僅形狀多樣,具有對稱、立體、繁雜等特色,充分展現編者的技術和藝術性。在平面的繩結線條變化中,她創作出富有層次感的作品,題材多樣,生活化,並且運用廣泛的珠寶材料,如珍珠、玉石、水晶、琉璃等,使得作品更加豐富多元,具有特殊性和個人特色。她將珠寶設計的概念融入其中,結合東西方結藝技法,創造出各種變化結法,呈現出經緯交疊和色彩搭配的美感。

2023-11-10

鄭梅玉對於藺草編傳統工藝,確能正確體現該項目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例證:個人作品及展覽紀錄皆記載於《藝裡乾坤—台東的工藝家》一書中。鄭梅玉現階段都還有在從事藺草編的傳承工作。例如:鄭梅玉時常會到臺東監獄授課。以現今臺東地區而言,有在從事藺草編技藝展現者,鄭梅玉可說是佼佼者,在臺東文化脈絡下是適當的。

2023-11-10

馬毓秀女士在天然染色領域已有逾三十五年的研究經驗,長期與陳景林先生合作,致力於天然染色的研究、試驗和教育推廣,對臺灣的染織工藝產生深遠的影響。她的學藝過程始於1984年,當時陳景林參加了一個由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舉辦的暑假工藝研習。在這個研習中,陳景林的染織課程引起了馬毓秀極大的興趣,兩人決定一同拜師婁經緯老師學習。婁師曾在1959~62年間任職美援機構,跟隨美籍染織顧問瑪麗.艾勒學習纖維編織,並將包浩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方法帶回台灣。馬毓秀和陳景林在婁師門下學習了長達三十年,形成深厚的師生情誼。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