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寺廟一甲子

新竹市東區

傳統建築彩繪-傅栢村

傳統建築彩繪-傅栢村

新竹市東區

彩繪寺廟一甲子

傳統建築彩繪-傅栢村

2023-11-10

1957年15歲開始跟隨父親傅錠鍈學習建築彩繪,並時常與前輩祖師爺李金泉(泉州人,傅錠鍈的師傅)、李秋山(李金泉的兒子,傅錠鍈的師兄弟)等人一同工作,後來因為至台北工作的關係,與洪寶真及莊武男師徒熟識,也間接學習洪寶真的「 堵頭彩繪」技藝。傅柏村一生皆投入傳統建築彩繪中,累積豐富廟宇彩繪經驗,擁有純熟的知識與技術,並使用傳統材料(漆),並自製工具,保存傳統技法。其彩繪技藝高超備受肯定,亦傳承至其兩子,為少數仍使用彩繪技術者。傅柏村承襲開啟新竹彩繪發展的李金泉派系,延續寺廟彩繪特色,讓世人透過彩繪領會文化的奧妙與精髓。

台灣的傳統彩畫,承襲了閩南、粵海邊緣的特色。清中葉在台灣逐漸發展,廟宇、院宅、祠堂陸續興建,各類建築工班需求量大增,建築彩畫就從這批閩、粵來台的匠司開啟了技術的傳播,也成了工藝在地化發展的一個開端。清道光年間郭姓家族落籍彰化鹿港專門從事彩畫,是較早一批本土化的匠司。清光緒年間來自廣東汕頭的潘家,則在台南繁衍了另一彩畫家族。約莫此時期,北部也有渡海來台落籍新竹的彩畫工班,以李狗為始,繼之李金泉發揚光大。這幾個源頭,構成台灣本土建築彩畫的主要系統。

相關文章

2023-11-09

朝陽派(祖師張朝陽,傳張清根先生,再傳張錦濤先生),陳明山先生師承張錦濤先生。 遷居嘉義縣後,開枝散葉,傳徒張水清、洪武雄、陳明山、林丙皇、,洪武雄傳徒賴登祥,今之戲劇布景彩繪工作者,師承可說源於嘉義縣,故有「嘉義縣是戲劇布景的故鄉」之說。 (二)陳明山師承臺灣民俗戲劇布景祖師張朝陽的第三代傳人張錦濤為師,學習布袋戲、歌仔戲等傳統戲曲布景,早期曾是黃海岱、黃俊雄布袋戲團專任布景彩繪師,目前專門從事醮壇、藝閣及傳統布袋戲劇布景等相關彩繪,作品題材多以五顏六色的布景龍、鳳、麒麟等吉祥物為主。

2023-11-01

黃紗榮先生是一位具有四十多年木雕藝術經驗的藝師,他從小學時期就開始學習神龕雕刻,並在日籍師父的指導下,掌握了繪圖與欄杆雕刻的技藝。他的刀法乾淨俐落,曾獲得全國美展工藝類首獎、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首獎,並獲得大墩工藝師的稱號,具有卓越的藝術性。

2023-09-26

漆線工藝為於雕像素胚表面增加立體花紋,隨後在上漆或貼金箔的一種傳統而罕見的技術。漆線工藝,無論漆料調和、堆塑、或揉線、圖案規劃、黏貼漆線,均相當特殊,非其他類別師傅所能完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