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唯一媽祖夏季出巡慈裕宮

苗栗縣竹南鎮

中港慈裕宮洗港

中港慈裕宮洗港

苗栗縣竹南鎮

全台唯一媽祖夏季出巡慈裕宮

中港慈裕宮洗港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全台唯一一個夏季媽祖出巡的宗教活動,具有歷史故事背景(和先民開發、船難有關),活動層面廣,本地廟宇參與及民眾自動沿路參與祭拜形式具有特色,是中港地區當地具歷史傳統的儀式活動,並具有悲天憫人、安定民心之作用。

相關文章

2023-11-13

土城仔指的為臺南市安南區土城仔聚落,庄廟為主祀鹿耳門媽祖與五府千歲之鹿耳門聖母廟。並以鹿耳門聖母廟為中心分成「頂堡」、「下堡」。形成了鹿耳門聖母廟的核心信仰圈,構築土城仔香之基礎,在含括七股、佳里、安南區其他聚落形成碩大的「土城仔香」。土城仔保安宮與鄰近角頭於清末日治出開始參與西港仔刈香,屬西港仔刈香72庄之「往鹿耳門請水」及「往土城仔請媽祖」。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西港仔戊戌香科,因迎請北港媽作客事件,土城仔及鄰近角頭、聚落退出西港仔刈香。爾後連續二年土城人士以鹿耳門媽祖聖誕之名義辦理媽祖出巡安南區,鞏固鹿耳門媽之信仰,成為日後辦理土城仔香的基礎。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年土城仔香科,西港仔刈香在此年也恢復到鹿耳門溪畔請水,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甲辰科西港仔刈香便改到鹿耳門天后宮請媽祖至今。而聖母廟至1961年(民國五十年)首辦辛丑香科後,便訂於每逢丑、辰、未、戍年之3月中下旬舉辦,每科刈香繞境3日。因脫自西港仔刈香,鹿耳門聖母廟所辦理之刈香,內容也有程度上與西港類似,也是香、醮合一,其內容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而聖母廟為與其他宗教活動有所區別,喊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至今以「土城仔香」之名併列南瀛五大香之一。

2023-11-02

林榮春是宜蘭員山的傳統藝術保存者,他不僅熟練於本地歌仔、改良歌仔戲、布馬陣、彩船陣、公揹婆、蛤仔等藝能,還曾接觸北管戲曲,展現了多樣化的才華。他的布馬陣表演中,巧妙融入國劇、宜蘭歌仔等元素,並引入採船、公揹婆等藝陣,展現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在藝術性方面尚有提升空間,但他以熱情的傳承態度和創意頭腦,成功創造出獨特的陣頭藝術。

2023-11-07

Pana’wagi為苗栗泰雅族汶水群大坪部落傳統歌謠,完整保存該族群將消失的吟唱藝術,吟唱者藉以傳達內心情思、彼此意見,甚至對於傳統祭儀文化內涵的呈現。歌謠內容豐富,具體表現部落特殊文化,且歌謠形式與隱喻的內涵兼具地方色彩及特殊性,特別是即興對唱形式,具文化資產登錄價值。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