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籐藝

嘉義縣中埔鄉

籐編-程精鈞

籐編-程精鈞

嘉義縣中埔鄉

精湛籐藝

籐編-程精鈞

2023-11-09

程精鈞1962年出生於嘉義縣番路鄉。1987年程精鈞在桃園工作,閱讀民生報時看到藤編工藝師張憲平的展覽作品,因而萌生想學習藤編的興趣。在記者引介下程精鈞向張憲平拜師,學藝四年後,於1992年參加全省美展評選第三名嶄露頭角。作品形狀花紋造型頗有藝術價值。採螺旋編法,輕盈堅固、實用,有其特殊性。其技法師承張憲平,承原住民工藝元素及南洋風格。

在清代時期,由於封山政策的實施,漢人僅能購買原住民製作的藤籠等產品,並且藤編多是由山區原住民使用黃藤與藤皮編製而成。在日治時期,日本人開始對臺灣的山林進行資源開發,藤材變得容易取得,成為產業經濟活動的主要對象。嘉義地區在此期間發展出了竹細工技術,並引進日本的藤編技術,主要生產藤編行李箱等產品。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竹器業者開始設立工廠,專事外銷生產,主要產品以籃、盤類為主。然而,手工編織仍然佔據了藤編產業的大部分份額。在1980年代,國外藤材禁止出口,臺灣的藤業開始下滑,許多業者倒閉。到了1990年代,臺灣的藤產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業者完全本地製造,三分之二則是進口印尼半成品加工生產,或是全進口成品販賣。

相關文章

2023-11-01

許陳春以傳統刺繡技法為基礎,賦予立體刺繡新生命,創作出麒麟、火雞、龍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現出他高超的技術和藝術造詣。他的作品曾經獲得文建會民族工藝獎,具有藝術性。特別是他的八仙綵作品,運用繡線、布及針為媒材,以特殊的技法,讓八仙立體化,具有特殊性。他天生的女紅好手,無師自通地投入立體刺繡的創作,將傳統刺繡變成漂亮的擺飾品,並因此獲得「鹿港第一繡」的美譽,具有地方性。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陶壺(三地門鄉)保存者雷斌(Masiswagger Zingerur,瑪斯斯格• 金路兒)1972年生於屏東縣內埔鄉。1990年左右,雷斌的父親雷賜(Umas Zingrur,巫瑪斯•金路兒)開始嘗試製作陶壺,雷斌在耳濡目染下,與父親一同學習。雷斌高中念書時選擇雕塑組,學習當代的陶藝製作技法,如拉胚、灌膜、上釉及燒釉等。雷斌退伍後,正式投入原住民族陶壺的工藝研究,透過考古學文獻與實地調查,請教阿美族、達悟族族人關於製陶的方法,並參考其他南島語族的製陶技法,開始著手從事陶藝創作。雷斌自學多年後,其技藝臻至成熟精湛。

2023-11-08

鄭玉鑛是澎湖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木雕師傅,他傳承自家族的木雕技藝,主要以雕刻佛像為主。在澎湖,由於宮廟眾多,各廟的需求各有不同,有大型造型的神像,也有小型的陪祀神和分身神。而在民宅和漁船上供奉的神像大小差別不大,而且由於各村里供奉的主神不同,加上正殿、二帝(王/媽)、三帝(王/媽)等的區分,使得澎湖地區的宗教信仰具有多樣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