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臺南市東區

玉雕-黃福壽

玉雕-黃福壽

臺南市東區

用心雕琢釋放玉之魂

玉雕-黃福壽

2023-11-09

黃福壽熟知玉雕知識及操作工具之技巧,其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其精於刻劃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且作品明顯跳脫傳統題材和技藝的窠臼,不僅料、工、形、紋渾然天成,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自成一格。黃福壽現有傳徒,並在大專院校及工藝中心等地開授玉雕課程,傳習意願積極。黃福壽從事玉雕工藝四十餘年,初期從臺灣民間工廠式的造型加工入手,經自我進修、觀摩學習,並改良機具工具,而逐漸轉型,投身於創作,迭有表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臺灣蘊含豐富的玉礦,玉雕工藝的歷史也淵遠流長,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發展歷史,不僅承襲自中國大陸傳統,也深具自身發展特色,史前時期尤盛行製作頭飾、耳飾、鐲飾和串飾等玉質飾品。1965 年至1974 年的10 年間,是臺灣玉料開採和玉器加工外銷的全盛時期,即使1970 年代中期以後臺灣玉器加工的榮景不再,玉雕工藝的發展依舊持續至今。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烈輝製鑼技藝傳承自其父林午已歷一甲子有年,技藝精湛,銅鑼之選料、製作工序、捶打、銲接、成形等均具有一定的脈絡與格式,累有經驗。瞭解保存者傳習的責任與義務,經常參與社區、學校、文化場域示範製鑼工藝推廣教育及文創活動,有傳習意願。傳承製鑼相關知識與工藝技術,對於鑼之音色、表現以及與排場、陣頭演出,民俗節慶之關係均能有所掌握,為文化脈絡下適當的保存者。

2023-11-10

李清榮匠師習藝融合了金門、臺南、臺北等地糊紙傳統技術,優良技藝成為匠師仿效風格特色。李清榮匠師因應民間社會就建醮、法事、喪葬、歲時等需求進行糊紙製作,其中特別是大士爺等神像人物像的風格及技法最具特色。李清榮匠師的糊紙製作,不僅作工精細同時講求立體感,透過豐富的紙材運用及人物肢體角度的裝置,發展成為具備獨特個人特徵的糊紙風格。

2023-11-08

廖慶章具備傳統彩繪、素描和水墨畫等多方面技能。他的作品在表現傳統風格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美學觀念,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他的傳統技法非常優秀,熟練掌握各種色料在不同材質上的運用,並能自如地創作出自由寫意的作品。他的作品源於傳統廟宇彩繪,受到台南潘氏門神華麗風格的影響,同時也融入當代水墨精神,具有個人風格和地方流派特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