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臺東縣卑南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臺東縣卑南鄉

台東魯凱族刺繡工藝家

魯凱族(達魯瑪克部落)傳統刺繡-羅美玉

2023-11-09

羅美玉女士是一位熟知並能正確體現魯凱族傳統刺繡工藝的傳承者。她具備豐富的知識、技藝,並且持續傳承刺繡工藝已經超過三十年。她的作品「魯凱族情侶裝」展現了魯凱族傳統元素和技法,同時保留了原本的精髓,顯示她對魯凱族刺繡工藝的深厚了解和應用。她的創作不僅有藝術價值,還具有文化意義,能夠追溯該族歷史脈絡,並展現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

羅美玉女士的作品「鬼湖之戀」不僅呈現了魯凱族的傳說故事,還巧妙地融入了基督宗教信仰,充分體現了達魯瑪克部落的文化多樣性。她的創作中常見的百合花不僅代表了魯凱族文化中的象徵,還呈現了族人的特定價值觀和社會結構。她的作品突顯了特定原住民族、部落或其他傳統組織的文化顯著性,具有深遠的文化意義。


臺東縣達魯瑪克部落是臺灣東部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學術上被劃分為東魯凱。東魯凱與西魯凱,在祖緣或血緣上是有近似或關聯的。但發展上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在文化表現上就會產生一些差異。 魯凱族傳統服飾常用幾何圖形、陶甕、百合花、蝴蝶紋及人形紋等圖案。從圖案中可以追溯到魯凱族的歷史脈絡,千百年來發展中所累積的痕跡。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代表女子的貞潔與才藝,代表男子的勇敢與善獵。對近代從外國傳入的基督宗教信仰,也有巧妙的圖案融合。 在臺灣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原住民族的傳統刺繡工藝已嚴重流失。傳統工藝保存者羅美玉(1955-),承襲了家族長輩及部落耆老的統知識,專精於魯凱族的刺繡、貼飾和綴珠等技法。羅美玉的刺繡忠於傳統,並融入自己的創作,表現世代相傳的歷史性。羅美玉的作品,曾榮獲許多獎項的肯定。代表作為「鬼湖之戀」,闡述魯凱族傳說故事,表現原住民族歷史與文化意義。羅美玉也不斷地在部落傳承剌繡工藝,世代傳承、畢竟是一種責任。

相關文章

2023-11-10

單志淵師事多位古琴製作師傅,此生皆投入斫琴志業,並按照古法記載,斫琴必開鑿琴頭的舌穴、聲池、琴尾的韻沼以及琴身中的天地柱,是傳統唐宋古法中最重要的「聲形韻象」的部分,能導致全面良好共鳴,保存古琴製作完整工序。亦有多位名家彈奏與收藏其作品,且擁有完整的製琴空間與設備,能正確體現古琴製作之知識與技藝。單志淵已有多位子弟長期培育中,並持續於自身樂器工坊及多所大學授業,具教學熱忱並具傳習能力與意願。單志淵遵循古法,堅持幾乎失傳之唐宋傳統,以傳統工法斫琴,於斫琴技藝上嚴謹專注,對待古琴如藝術品般,並充分展現個人技藝與時代特色,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10

陳清輝先生熟知漆器製作知識、技藝及表現形式。漆器製作可表現漆工藝技法特色,陳清輝先生具有習能力及意願。陳清輝先生師承陳火慶及王清霜、王水河等大師,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漆器」為以漆工藝製造「盛器」之泛稱,歷史可追溯至河姆渡文化時期,考古發掘遺物出土漆木碗,迄今已將近7千年歷史。採自漆樹之「生漆」,其有耐酸、耐熱效能,塗刷於器物上具有隔絕效果,可防止木材腐壞,因此其後也發展至家具裝飾,明代更有《髹飾錄》詳撰漆藝技法,可見其歷史悠久及與生活關連之緊密。

2023-11-01

彭坤炎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厚漆器藝術造詣的藝術家。他於1972年開始涉足傳統唐木傢俱的折漆工作,但在1986年,他毅然決心擺脫傳統,創新堆漆的造型藝術。儘管他並未接受過完整的藝術教育,但他對於近代雕塑和超現實主義作品的熱愛驅使他將創作能量轉化為堆漆藝術,將堆漆從工藝品提升到純藝術品的地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