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手藝禮敬神佛投身錫雕半世紀

雲林縣北港鎮

錫工藝-蔡明堂

錫工藝-蔡明堂

雲林縣北港鎮

以好手藝禮敬神佛投身錫雕半世紀

錫工藝-蔡明堂

2023-11-09

蔡明堂的作品被廣泛應用在知名的公廟,例如朝天宮、慈誠宮、保安宮等,這些作品不僅顯著地反映了特定族群或地方的生活特色,而且具有代表性。他的技術不僅局限於錫器,還包括銅和鐵等金屬材料的施作,展現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蔡明堂的創作豐富多樣,為台灣的金屬工藝增添了獨特的藝術價值。蔡明堂是的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美感,而且展現了他精湛的技藝和對古老錫器製作技術的傳承。他來自一個錫器製作世家,並且繼承了家傳的工藝流派。他擅長保存並應用古老的「入銅」技術,並將其結合到錫銅工藝中。

台灣的錫工藝派別可分為福州派與泉州派,台南、嘉義、北港則大多以泉州派風格的錫工藝為主。泉州派的風格較強調段型,造型簡約大方、裝飾紋樣素養,垂珠、纓絡、流蘇等搭配是其特色之一。而北港藝師蔡明堂八十年後的作品風格則接近較華麗的福州派,善用模鑄、多層次繁複、細部常應用貼金箔等華麗的特色,此一轉變主要是因應客人訂製而有的特色。這樣的轉變不僅顯示了藝師們的靈活適應能力,也使得台灣的錫工藝更加豐富多樣,充滿著創意和藝術性。希望這些優秀的藝師們能夠繼續傳承和發展台灣的錫工藝,讓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保存。

北港的錫工藝與北港的開發、朝天宮媽祖信仰的歷史密切相連,北港最早在清治台時期,就有「打鐵街」一稱的街道,足以說明當時金屬工業的盛況。 關於錫器的使用,不僅是廟堂的宗教禮器,也出現在生活中,與常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臺灣錫器的使用類型,大致可分為祭祀用禮器與日常生活用品兩大類。

相關文章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木雕」保存者莊太吉(akinu,阿給努)為木雕工藝師,1949年生於屏東縣來義鄉。莊太吉從日新工商夜間部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曾做過醫院助理、建築業綁鐵工等工作。爾後透過文化自覺開始學習木雕。莊太吉剛開始學習木雕時,是憑著自身的感覺,四處請益,邊刻邊學,在不斷地努力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其木雕作品的題材大部分採自排灣族人崇敬的百步蛇、太陽等圖案或傳統領袖的肖像。後期作品則將現代生活與排灣族傳統圖案融入木雕作品中,作品風格具有設計感與特殊性,逐漸在原住民木雕領域建立起自身品牌。莊太吉除了自學木雕外,亦熱心於傳承木雕工藝。他曾在來義國小與來義國中擔任木雕班導師,並受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擔任社區木雕技藝講師。後來更被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列為第三屆「臺灣工藝之家」,顯示出其精湛的木雕工藝技術。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木雕」保存者塗南峰(Laluyu Vodu)為木雕工藝師,生於屏東縣來義鄉。自國中畢業後,就獨自北上到臺北從事建築業包工,後來經歷金融風暴返鄉。習藝過程(所屬流派、擅長的技法或樂器) 返鄉後塗南峰以自己的名字成立工作室,歷經多次改名,最後以「啄木鳥」為名。此命名由來有深層的意義,塗南峰自述:「啄木鳥悉心雕啄醫樹並從中取食,我是以雕刻木頭再創作,賦予木頭新生。」顯示出塗南峰對木雕工藝創作的崇高理念。初期塗南峰透過自學木雕工藝過程曾遭遇瓶頸,尤其在行銷方面。爾後原住民族委員會安排來義鄉就業訪視員宋麗玲前往拜訪塗南峰,並協助他行銷作品。在兩人的努力下,再加上受到原住民族工藝師的認證光環加持,慕名而來的民眾及企業日益漸增。塗南峰曾受邀至桃園國際機場參展,吸引許多外國遊客的目光,同時亦開啟許多民間藝術交流的平台 。技藝特色 此外,塗南峰更致力於培養年輕排灣族族人,希望年輕一代也能傳承木雕這項工藝。只要有心想學習木雕,塗南峰都會傾囊相授,並優先教授生活弱勢的族人,讓他們具一技之長。塗南峰的女兒也在網路通路上成立「屏東縣來義鄉原創人文藝術網」 ,試圖透過融入年輕人的思維積極行銷木雕文創工藝,傳承排灣族的文化。

2023-11-01

楊重家先生擅長剪黏泥作,作品生動活潑,造型立體,層次分明,刻劃細膩,富於變化,極具傳統藝術之價值,具藝術性。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1目:「具有藝術價值者」之登錄基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