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籐藝

嘉義縣中埔鄉

籐編-程精鈞

籐編-程精鈞

嘉義縣中埔鄉

精湛籐藝

籐編-程精鈞

2023-11-09

程精鈞1962年出生於嘉義縣番路鄉。1987年程精鈞在桃園工作,閱讀民生報時看到藤編工藝師張憲平的展覽作品,因而萌生想學習藤編的興趣。在記者引介下程精鈞向張憲平拜師,學藝四年後,於1992年參加全省美展評選第三名嶄露頭角。作品形狀花紋造型頗有藝術價值。採螺旋編法,輕盈堅固、實用,有其特殊性。其技法師承張憲平,承原住民工藝元素及南洋風格。

在清代時期,由於封山政策的實施,漢人僅能購買原住民製作的藤籠等產品,並且藤編多是由山區原住民使用黃藤與藤皮編製而成。在日治時期,日本人開始對臺灣的山林進行資源開發,藤材變得容易取得,成為產業經濟活動的主要對象。嘉義地區在此期間發展出了竹細工技術,並引進日本的藤編技術,主要生產藤編行李箱等產品。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竹器業者開始設立工廠,專事外銷生產,主要產品以籃、盤類為主。然而,手工編織仍然佔據了藤編產業的大部分份額。在1980年代,國外藤材禁止出口,臺灣的藤業開始下滑,許多業者倒閉。到了1990年代,臺灣的藤產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業者完全本地製造,三分之二則是進口印尼半成品加工生產,或是全進口成品販賣。

相關文章

2023-11-01

竹木雕刻源遠流長,竹雕被視為藝術的代表之一,起源於古代文人將詩文、圖畫刻於竹上。宋代至明代,竹雕融入了建築庭園裝飾,成為當時藝術的瑰寶。臺灣的氣候適合竹子的生長,因此竹雕在這片土地上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竹雕的成功端賴著作者對竹材特性的深入了解和雕刻技藝的純熟。陳春明先生是竹雕藝術的傳承者,他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刻的藝術性、特殊性和地方性,還兼容了傳統和現代的風格。他是全國性知名藝師,符合傳統藝術登錄的審查基準,因此值得被登錄保存。

2023-11-01

李秉圭先生是鹿港傳統木雕世家的第五代傳人,他擅長傳統木雕技術,並且具有深厚的漢學、書畫底蘊。他在家族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勤學苦練,並且積極擴展創作理念與思維。他的作品融入了傳統元素,同時又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和創意表現,呈現出文化的厚度和廣度。

2023-11-09

刺繡是家傳技藝,嚴訓祥的父親至臺灣後才傳授給他。嚴訓祥為福建林森人,祖父時即以繡莊為業,親戚族人中亦有開設繡莊者約六家,幾經社會轉移變遷,現只剩兩家尚在開業中。刺繡成品中如八仙彩、涼傘,大多以各種歷史故事之情節為主題,如水淹金山寺,西遊記等,另外成品尚有佛衣,桌裙等。刺繡創作流程須先行繪製圖樣,再用電動針車繡出平面圖案,然後填塞棉花,使其呈立體狀,再繡上金線,最後修飾、紮裡布即完成。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