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斯土斯懷

南投縣竹山鎮

玉石雕刻-陳培澤

玉石雕刻-陳培澤

南投縣竹山鎮

如切如磋斯土斯懷

玉石雕刻-陳培澤

2023-11-09

陳培澤藝師秉持玉雕「隨物賦形」、「契會自然」的工藝法則,廣泛以各種玉、石為素材,舉凡蟲魚鳥獸、神佛人物、花卉瓜果、器皿禮器,均能以傳統的表現方式,並能融入現代藝術思潮,亦著力於本土與原住民題材之研究挖掘。其作品受到博物館收藏,具有藝術性、特殊性及地方性。華夏文明中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各文明的工藝品類中,治玉工藝技藝高操,獨樹一幟,且形成華夏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化體系。台灣當代玉石工藝自民國50年代開始發展,60、70年代達至巔峰,之後走向沒落。現今擁有傳統玉石雕琢技能的藝師已逐漸凋零。

日治時期的地質調查發現花蓮豐田地區產玉(綠色、閃玉屬)伴生石綿礦。日人當時只開採石綿作為軍事用途,考古也發現台東卑南遺址有不少玉製品之遺留,年代可回推四千年前左右,民國五十年代初期,中國石礦公司開始開採玉礦,之後又相繼發現藍玉髓(台灣藍寶),開啟了台灣玉礦商業用途商業經濟的開發利用。 民國五十五年陳培澤藝師進入到這玉石產業發展的最前期,成為產業之一員,進入中國寶石股份有限公司,從學徒開始學習這門技藝。那個時期玉石產業在萌芽階段,研磨雕琢的技能有從香港地區引進,有的自行摸索,日治時代已有基礎的珊瑚雕刻師有部份也相繼投入,民國六、七十年代產業發展至最高峰。玉雕部分有分外銷及內銷兩種品系,內銷部分以傳統題材居多,外銷就以外國人喜好的題材為主,七十年代以後大量的寶石加工產業開始外移大陸,大陸產品傾銷台灣,產業陷入危局,少數留存的產業,不是縮小規模就是歇業,如今只有極少數匠師堅守岡位,繼續以特色、風格、設計來適應變局。今日擁有此玉石雕琢技能的藝師,逐漸老成凋零,而華夏文明中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在歷史上各文明的工藝品類中,其治玉工藝技藝高操,獨樹一幟且形成華夏文明中一個重要的文化體系,從古至今,仍然在每個時代都在器物的文明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關文章

2023-11-09

安孝明具備完整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於viskiana(達邦社舊址)依傳統工法親自興建兩棟鄒族傳統家屋。長期在阿里山國中小、達邦國小及茶山國小等校,向青年學子傳習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師從已故安蓮花、安登財、安居樂、楊財利諸位耆老系統學習鄒族傳統家屋知識與技術,並具有在地實際建造鄒族傳統家屋之經驗。

2023-11-08

林喜美女士擅長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其技藝精湛,精熟各種基本技法,進而出神入化,精巧地將平織、緯挑、經挑融合,且能依據族群部落的慣習,巧妙創新,展現賽德克族織布文化;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林喜美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喜美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9

莊武男師承洪寶真,從事傳統建築彩繪逾60年,瞭解彩繪各項工序流程,具彩、繪、畫之技能,並熟知傳統彩繪打底、工具製作之傳統知識。其彩繪佈局華麗飽滿、線條柔順流暢、用色典雅豐富、圖案運用靈活,尤以垛頭彩繪見長,為臺灣極具代表性的彩繪藝師。莊武男早年收徒多人,並持續於社區大學教授寺廟彩繪課程,長期投入傳統彩繪技藝之傳授,亦編撰打底、製筆工藝等教材,具備高度傳習意願及熱誠。莊武男熟悉傳統建築彩繪工藝與工序,並堅持採用南式彩繪工法,為文化脈絡下的適當保存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