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命織在裏面

臺中市和平區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臺中市和平區

把生命織在裏面

泰雅族男子傳統工藝-賴福來

2023-11-09

Pasang.Pihaw賴福來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技術和環境知識的泰雅族男子,他精通部落生活中的各種技藝,包括編織、弓箭、漁具製作等,這些技藝具有廣泛且繁複的特點。他的技藝反映了泰雅族傳統生活中的工藝,包括木工藝、網袋編織、弓箭、漁具等,這些工藝具有地方性和特殊性。特別是在織作背帶方面,他使用梭子變化顏色和織紋,挑織出菱形紋樣,展現了泰雅族工藝的美感,具有藝術性。他的工藝技巧與族群文化相融合,呈現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精髓,同時也具有地方性和特色,因此他被認定為泰雅族傳統工藝的保存者。

傳統泰雅族男子工藝在山林生活中具有實用性,特別是對於狩獵者而言,這些技能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熟練掌握各種生活工藝,並且能夠自製或修補所需的工具和用具。這些工藝製品注重實用性和耐用性,因此在製作過程中,他們使用耐用且方便取得的尼龍繩,取代了傳統的手工搓捻麻線。

在編織方面,他們使用織網的方式製作各種背網袋,如tokan(男用背網袋,主要用於狩獵時背負獵物)、yubing tokan(男女皆可使用的縮口背網袋,主要用於背負輕便的隨身衣物和用品)、kari(網袋,用於裝盛肢解後的大塊獵肉、野果、農產品和器物,再置於tokan中背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各種其他工具,如tara agal qulih(長柄手網,用於捕捉昏迷漂浮的毒魚)、tara slyan qulih(盛魚網袋,用於盛裝釣魚時所獲得的魚)、sguyu(用竹籐編製,用於河道中誘捕魚的魚籠)等。此外,他們還製作bluku(竹簸,用於篩米和盛物品)和tnaqan(用於盛裝男子隨身的小工具或物品),這些工具通常被放置在tokan背網袋中背負。

相關文章

2023-11-10

1957年15歲開始跟隨父親傅錠鍈學習建築彩繪,並時常與前輩祖師爺李金泉(泉州人,傅錠鍈的師傅)、李秋山(李金泉的兒子,傅錠鍈的師兄弟)等人一同工作,後來因為至台北工作的關係,與洪寶真及莊武男師徒熟識,也間接學習洪寶真的「 堵頭彩繪」技藝。傅柏村一生皆投入傳統建築彩繪中,累積豐富廟宇彩繪經驗,擁有純熟的知識與技術,並使用傳統材料(漆),並自製工具,保存傳統技法。其彩繪技藝高超備受肯定,亦傳承至其兩子,為少數仍使用彩繪技術者。傅柏村承襲開啟新竹彩繪發展的李金泉派系,延續寺廟彩繪特色,讓世人透過彩繪領會文化的奧妙與精髓。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1

吳敦厚先生是彰化縣鹿港鎮的國寶級燈籠藝師,擅長泉州式燈籠彩繪工藝七十餘年。傳統的燈籠製作技藝通常注重於形狀與結構,而吳敦厚先生的獨特之處在於他的彩繪技法,將燈籠表面的彩繪融入書法和繪畫的元素,使得燈籠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充滿藝術性。他的作品不僅具有豐富的民間傳統特色,還展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民俗藝術的熱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