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排灣族傳統刺繡

臺東縣太麻里鄉

排灣族(大王部落)傳統刺繡-陳利友妹

排灣族(大王部落)傳統刺繡-陳利友妹

臺東縣太麻里鄉

保存排灣族傳統刺繡

排灣族(大王部落)傳統刺繡-陳利友妹

2023-11-09

陳利友妹女士是臺灣東部排灣族太麻里區域的刺繡與衣飾製作文化傳承者。她自幼跟隨母親學習刺繡和服飾製作,以精湛的手藝和細緻的工藝受到族人的喜愛。她將傳統的十字繡技法運用於現代布料,並加入顏色鮮豔的對比色彩,呈現出多樣化且具有當代風格的作品。她的作品集合了各種刺繡技法和圖紋,展現了排灣族傳統的生活記憶和神話傳說。

陳利友妹女士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承載著當地文化的特色,反映了排灣族社會和生活的風貌。她的創作不僅呈現傳統文化,還融入了當代元素,具有時代性的意義。她熟知並能正確體現排灣族刺繡工藝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並且具有高度的傳習能力和意願。


排灣族的服飾在原住民當中堪稱最為華麗典雅之一,早期以繁複的夾織廣為收藏家所喜愛,近年來以刺繡的技巧及豐富的紋樣表現族人對刺繡藝術的天份。服飾上的圖紋大抵為象徵祖靈的人頭紋、象徵時間的太陽紋、象徵父親的百步蛇紋、象徵母親的陶壺紋及變化多端象徵自然生命的花草。排灣族刺繡的各種紋樣,例如:祖靈像圖紋、人頭紋、太陽紋等以刺繡技法創作。作品具東排灣地區的文化特色,顯現族群持續累積與發展的軌跡,更展現部落的人文與社會生活風貌。

相關文章

2023-11-09

張瑞益是粧佛技藝的保存者之一,他於1963年出生於嘉義縣溪口鄉。1995年開始向師承陳祿官的王智弘藝師學習,並在業餘時間內進行學藝。之後,他又向師承自蘇文章(蘇文章師承陳祿官)的蘇國亮學習。王智弘和蘇國亮的作品特色保有陳祿官系統的早期風格,形式較為傳統保守,人物沒有太大或較多的動作與姿勢。這種傳統的粧佛技藝在張瑞益的學習中得以傳承和延續。

2023-11-10

許春美不僅熟知排灣族傳統織布的完整工序,還能充分掌握與體現各個過程,包括苧麻種植、刮麻取纖、製線、染色、整經、織布等。她在傳統織布技術中擅長平織、斜紋織、浮織法、綁織等主要技法,同時理解各項圖紋所反映的環境與社會階序意涵。更值得稱讚的是,許春美不僅是一位實踐者,還是一位積極的教育者,以地織機進行教學超過二十年,致力於將自己所學傳承給後代。她的教學熱忱以及對族語的傳承使她成為極少數能夠掌握織布整體知識並進行族語傳承的人之一。此外,許春美的高度傳習能力和意願也在她的學生身上得到體現,這將有助於更廣泛地傳播和保存排灣族的傳統織布文化。她不僅保有家族的織布技藝,還在文化脈絡中擁有排灣族古樓部落傳統織布文化知識的口傳文學,使她成為這項傳統的合適繼承者。

2023-11-08

從事木偶雕刻超過50年,作品在布袋戲界素有「潮州尪仔」之稱號,作品遍佈全省多數布袋戲團、傀儡戲團、蒐藏家,高雄皮影戲館也有蒐藏。蘇明雄是屏東縣潮州鎮的木偶雕刻保存者。他的興趣源於父親和哥哥的布袋戲活動,起初他學習布袋戲後場,逐漸對戲偶的製作產生了興趣。從15歲開始,他開始自學戲偶雕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