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花蓮縣豐濱鄉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花蓮縣豐濱鄉

傳承失而復得的工藝文化

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

2023-11-09

新社的香蕉絲編織是噶瑪蘭族特殊的工藝,同時也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這種編織工藝從砍割香蕉樹到最終完成,每一個步驟都體現了噶瑪蘭族人民的堅持和深厚技藝。現今,這種工藝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服飾和揹帶,還延伸到了窗簾、門帘、筆記本書套等更多的藝術品上,展現出其具有創新特質的藝術性。新社是噶瑪蘭族人數最多、最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擁有最多具有香蕉絲編織技藝的老藝師。這種傳統的編織技藝不僅是對文化的承先啟後,也是智慧的累積。這些老藝師的存在具有極高的重要性,他們將這門技藝傳承給後代,同時也在傳統技法中尋求創新的表現方式。

噶瑪蘭族的香蕉絲編織在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藝術中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這種獨特的工藝不僅體現了傳統的傳承,還展現了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為臺灣的文化遺產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相關文章

2023-11-01

許陳春以傳統刺繡技法為基礎,賦予立體刺繡新生命,創作出麒麟、火雞、龍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現出他高超的技術和藝術造詣。他的作品曾經獲得文建會民族工藝獎,具有藝術性。特別是他的八仙綵作品,運用繡線、布及針為媒材,以特殊的技法,讓八仙立體化,具有特殊性。他天生的女紅好手,無師自通地投入立體刺繡的創作,將傳統刺繡變成漂亮的擺飾品,並因此獲得「鹿港第一繡」的美譽,具有地方性。

2023-11-10

賴永發先生師承新竹許錦相漢式傳統雕刻,從事木雕工藝40多年,熟悉漢式木木雕技術,擅長鏤空圓雕技法以及「清底」技術,作品以人物、花鳥見長,曾獲文建會第三屆、第四屆民族工藝獎佳作,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優選,第一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三等獎,第四屆國家工藝獎入選等獎項。賴永發先生掌握相關技術,有傳習能力與意願。賴永發先生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符合傳統工藝保存者認定之條件。

2023-11-09

黃德河先生(又名黃江河)於昭和3年(1928年)出生,是宜蘭縣的資深傳統工藝師。他從8歲起就開始幫助母親黃江查某製作花朵,母親的技藝來自於日本人的造花技術。在27歲時,黃德河師承台灣造花藝大師潘牛教授,開始融會貫通,並創作蓪草花藝超過70年,是台灣現今仍在傳承的蓪草花藝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