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鎮剪黏工藝師

雲林縣北港鎮

剪黏工藝-蘇木山

剪黏工藝-蘇木山

雲林縣北港鎮

北港鎮剪黏工藝師

剪黏工藝-蘇木山

2023-11-09

蘇木山先生出生於北港扶朝里,他師承了剪黏一脈,先後跟隨柯訓、洪坤福、梅青雲、石蓮池等大師學習剪黏技藝。他的父親在土水司阜從事粗梁、抓屋脊、金爐等工作,這讓他早年就接觸到了這門工藝。在初中畢業後,他開始跟隨堂哥蘇偉吉(松壽)向石蓮池司阜學習剪黏等技藝。在師父的嚴格訓練下,他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學習剪黏技術,並且成功出師。

傳統的剪黏技藝主要包括剪、黏、嵌和雕等環節,並結合繪畫和灰塑造型工藝。蘇木山先生對這門技藝非常熟練,他能夠完整地擔任廟宇剪黏等工程。此外,他還自學繪製廟宇剪黏設計圖,積累了60多年的剪黏技藝經驗。他曾與許多大師合作接案,並且持續參與這領域的工作,展現了他的專業和才華。蘇木山先生也傳承了他的技藝,培養了8位徒弟,展現了他豐富的傳習能力與意願。他在文化脈絡下,被譽為是這門古老技藝的適當傳承者。

剪黏工藝屬於瓷片拼貼的一種。台灣剪黏工藝源於中國南方,發展初期主要應用於民生用品,後來逐漸延用至建築,更於1980年代後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廟宇上。我們常見的剪黏工藝,繽紛裝飾在傳統廟宇、家祠或富貴邸宅的屋脊、垂帶屋簷以及照壁等處,其造型多樣,內容更是以神話、民間故事、戲曲等故事角色作為呈現。 「剪黏」為流行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東南部潮汕地區、台灣和越南等地區的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屬瓷片拼貼的一種,以顏色鮮豔、胎薄質脆的彩瓷器 (如碗、盤、壺等 )或殘損價廉的瓷器為原材料,使用粗鉗、鐵剪、土水工具等器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進而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並裝飾於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檐角、照壁、牆面和門窗框、門窗楣等部位。潮汕地區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還不限於建築物外部裝飠,例如潮江地區亦應用於工藝掛屏,設於客廳、佛堂內,越南應陵中的啟成殿內部以剪瓷雕裝飾。剪瓷雕的題材以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其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並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

相關文章

2023-11-08

林惠津西元1949年生於臺中大甲,受到祖母與母親的影響,6歲開始跟著學習編織藺草,藺草對於當時的孩子而言也是一種玩具,小時候家裡曾做過木屐草蓆的訂單外銷日本,也會有廠商訂制的圖樣,林惠津在國中時期就會給家人不一樣的編織建議,高中就讀大甲高工家政科,會將學校所學習到的技能結合藺草編織,做不同的變化。

2023-11-01

賴作明先生是台中市漆藝領域的重要代表,他具備豐富的家學淵源,師承其父賴高山,並且長期將漆藝技術傳承給後輩,形成了當地特色的流派。在本市傳統藝術審議委員會的評定下,他的作品被譽為具備漆器之色彩與形制之美,具有藝術性的價值。他在漆藝技法方面經過多年的磨練與創新,展現出獨特的手法與技巧,形成了特殊的藝術風格。

2023-11-10

陳志昇先生擅長從傳統典故中找尋創作靈感,代表作品包括官將首、八仙、鍾馗、神茶、鬱壘、達摩等塑形人物,作品造形生動、做工細緻,具備錫工藝相關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錫工藝技藝源自家族傳承已四代,熟知生活器皿、祭祀禮器,且擅長複合媒材運用,為傳統錫藝開創新領域,亦通過文化部重要結業藝生考核,具傳習之能力與意願。陳志昇先生為重要傳統工藝-錫工藝保存者陳萬能之子,傳承系譜及在地文化,脈絡適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