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傳統永不變

雲林縣北港鎮

白鶴獅陣

白鶴獅陣

雲林縣北港鎮

遵循傳統永不變

白鶴獅陣

2023-11-08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1930一2014),享壽86歲,綽號老塗獅,臺灣雲林北港人,武術家及中醫家。 北港老塗獅創辦人黃清塗出生於昭和5年(1930),出自北港勤習堂,30年代師承北港勤習堂第三代陳水來老師父(黃清塗之義父),學習武術、白鶴獅陣及白鶴獅製作技術,後來初設舘號為「北港勤習堂 鳳陽國術舘」,民國49年(1960)以自家班底跟隨北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誕遶境,後來舘號正式更名為「北港老塗獅」。

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具有保存和傳承「老塗獅白鶴獅陣」文化的適當性和代表性。保存者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老塗獅白鶴獅陣」的知識、技藝和文化表現形式,擁有傳習能力和願望,並且協會擁有穩定的傳習基地,同時典藏了1960-2019年的歷代獅頭和相關表演道具。因此,「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是「老塗獅白鶴獅陣」的適當保存團體,具有代表性。

相關文章

2023-11-06

少妮瑤·久分勒分於1992年就讀神學院時,受到施余金城(Sujalu)的啟蒙,開始接觸排灣族的鼻笛音樂。在她的回憶中,小學時曾經見過部落內的耆老吹奏單管鼻笛,但當時並未意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只知道那是她們馬里巴(Maljipa)部落東源村的音樂。直到進入神學院音樂系,莊春榮(哈尤·尤道)牧師開設了原住民樂器課程,並邀請不同族群的藝人來校內教授傳統樂器,少妮瑤才開始意識到民族音樂的概念。

2023-11-14

水汴頭隸屬於崙背鄉港尾村,居民以李姓和廖姓為大宗,信仰中心為崇賢寺觀音佛祖(俗稱老佛祖),在清時期即已入墾,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詔安客家聚落。根據耆老口述,「早年湖山岩建廟之時,水汴頭的居民曾以每次10餘人為編組,輪流至湖山岩幫工。」水汴頭村民不僅在湖山岩建廟時幫工,每年亦會由爐主帶領信眾回湖山岩寄金,也會不定期往湖山岩進香,此傳統已延續百年之久。 崇賢寺與湖山岩淵源始於觀音佛祖。據傳湖山岩有自大陸來台三尊佛祖(三姊妹)寄居於湖山岩供奉,後有水汴頭居民約一百五十多年前自湖山岩迎回其中一座觀音佛祖(二媽)在聚落中供奉。當時崇賢寺尚未建廟,因此聚落採爐主輪值在民宅供奉方式,直至崇賢寺建廟之後才有固定供奉之處。由此可見當時水汴頭聚落早已形成,以及聚落與斗六湖山岩間的深厚關係。 水汴頭聚落有一以「卜米籮」的傳統民俗,聚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占卜方式來問來年農事收成好壞,村民亦依照問卜結果來從事農耕,從過往迄今至少已有百年之久,從未間斷。然此民俗的起源與時間已不可考,據傳與觀音佛祖信仰有關。

2023-11-13

台灣原住民族中至今仍保有傳統製陶技術者,僅存阿美族與雅美族。在與漢人大量交易日常生活器皿之前,陶器在阿美族人日常生活中廣泛的被使用。依器皿的用途分類,包括水壺、飯鍋、飯碗、陶甗、酒杯、酒瓶、祭器等。由於陶土的地理分佈,東海岸的阿美族社會形成了太巴塱、豐濱部落等製陶中心。在鐵鋁鍋不易取得的年代,豐濱部落每年於五月集體製陶一次,幾乎每戶有一位婦女,每人製作二、三十個不等,以供自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