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記憶中的技藝

雲林縣北港鎮

龍鳳獅陣

龍鳳獅陣

雲林縣北港鎮

傳承記憶中的技藝

龍鳳獅陣

2023-11-08


北港及嘉義地區於清領末期就有傳承,較早見於北港迎媽祖大正15年路關,大正至昭和年間日日新赧,昭和4年畫家施玉山畫作,嘉義城隍廟駕前昭和11年台灣新報,台南大天后宮昭和11年[海靜波恬]匾等。台灣早年於雲嘉南地區最重要的一種舞獅表演方式,演出方式有別於其它地區單一隻獅子演出,常採用多隻獅、獅鬼、戟球等方式 演出,而套路分舊路及新路兩種,演出時如同小戲但演出者需踩踏丶四門丶五行、七星、八卦丶踏蓮花、四點金丶日月角、內外巡城、追星趕斗、大刀戲獅、單刀殺獅、祥獅踩旗、牌帶殺獅、武術隊練、牽團等… 。

在台南地區為單獅搭配龍鳳演出,多獅演出方式已相當稀有,於民國79年民藝華會及84年鹿港全國文藝季演出時,採訪記者,有瀕臨失傳危機,民國70年代吳炎林至學校推廣舞獅民民國80年代吳登興到學校地區推廣龍鳳獅,希望喚醒大家對龍鳳獅陣表演藝術的重視。龍鳳獅有別於他舞獅方式,已獲全國各項比賽認為是台灣獅的一種特色,並於部分全國競賽及雲林縣(春丶秋)季縣長盃評定獨立比賽項目,逐漸其特色性。

相關文章

2023-11-10

竹南端午節祭江,為級距特色的民俗信仰活動。此儀式相傳自康熙末業設中港塘以來每年舉行,因為中港溪口是當時台南至淡水必經之地,屢屢發生行人渡溪溺水而死的慘劇,且有上游漂來的屍體。另外,昭和十八年(1943年)2月19日,乘渡船參觀大鯨魚的民眾在港中因翻船造成32人罹難,之後一併納入祭江洗港,以慰亡靈。許葉金「中港慈裕宮志」言:「一面慰祭曾在中港溪口觀鯨覆舟罹難生靈,一面弔祭水底有祀無祀幽魂,使汪海清淨,合境平安。」因此「洗港」活動應非源自某一特定事件,而是先民開發中港整個過程的艱辛與感恩的總紀錄。最初只在初海口設案祭拜,之後隨中港的發展、墾民增加,其間發生的不幸意外,使此儀式範圍與規模擴大,成為中港地區特有的民俗宗教活動。也是台灣唯一媽祖夏季出巡的活動。

2023-10-13

中秋搏餅是閩南地區特有文化且外延的一種民俗活動。是在中秋節時用於娛樂的一種遊戲,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專有名為會餅,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2023-11-13

蕭壠社是西拉雅人在台南境內勢力最為龐大的一社,位處海邊,民風強悍。1636年為維持獨立性而與荷蘭人發生戰爭,清領時期也時常被徵調而四處征戰。但戰鬥只是平埔族的一部分,蕭壠社的歷史,仍有她被人讚賞的一面。 北頭洋是蕭壠社的故地,有著豐富的史蹟傳說。荷蘭人初到蕭壠社,驚豔於她的壯大,他們亦深入蕭壠社社會,觀察平埔族的一景一物與風土民情等,詳為記載於〈蕭壠城記〉一文,這是我們今日瞭解荷蘭時期的蕭壠社,最佳的第一手史料。 西拉雅人長久以來受人注意,宗教信仰應是原因之一。阿立祖是族人的守護神,又稱阿日祖、阿立母、太祖等,屏東地區的族人多稱為老祖。部落中建有公廨供眾人膜拜,也有自家奉祀的阿立祖,多位於案桌旁、案桌下,因而阿立祖又有「壁腳佛仔」的稱呼。阿立祖有很多禁忌,例如不能在客廳說不敬的話,不能放屁。日治時期時,因日人實施客廳改正計畫,「壁腳佛仔」才被請走。正統的阿立祖信仰沒有塑像,也不立神位,僅以象徵物代表,如祀壺、豬頭殼、將軍柱等。後來因受漢文化影響,塑神像的比例漸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