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藝之美

南投縣草屯鎮

蒔繪-王賢志

蒔繪-王賢志

南投縣草屯鎮

台灣工藝之美

蒔繪-王賢志

2023-11-08

「蒔繪」技法是漆工藝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包括平蒔繪、研出蒔繪、高蒔繪,以及肉合蒔繪等不同風格。蒔繪技法要求工藝者具備髹、描、堆、貼、磨、撒、蒔、推、罩等基本功,使平面畫作在光影的變化下呈現立體效果,技術非常複雜細緻。

漆藝是中華文化的發明,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期漆藝在台灣的呈現始於明清時代,由渡台的先民攜帶自中國大陸的漆器物品,但漆器的生產始於日治時期。日本引入漆樹並在台灣種植成功後,漆器工藝才在台灣開始發展。漆液取自漆樹,是一種自然生成的塗料,具有特殊的有機體性質,需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維持最佳的活性機能。漆工藝技術非常複雜,包括蒔繪技法、變塗技法、鑲嵌貼付技法、戧金技法、木雕彩漆技法等,每種技法都需要使用多種工具和技術,並經過數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漆藝品或漆畫。

相關文章

2023-11-08

蘇榮仁藝師於國中就學時對繪畫有相當大的熱忱,於老師的鼓勵下,參與獲獎多項美術比賽,更在國中老師的推薦與其父親的支持下,前往府城拜師學藝,開啟了50餘年的彩繪人生。 自畢業進入彩繪領域後便不斷向多位老師習藝,同廖慶章、曹天助、陳明啟等人師承丁清石老師,與黃萬勝同為最後一批丁清石關門師傅,當時丁清石鼓勵其學生學成後自立接業,開枝散葉史的彩繪工藝蓬勃。 學藝期間蘇榮仁藝師更學習於黃明賢老師的花鳥、蔡茂松老師的山水、鄭宏章老師的素描,多方的畫藝學習皆成就了現有的創作表現。

2023-09-26

早年艋舺(萬華)是台灣北部的商務重地,當時從中國請來的神明(神像)多從艋舺登陸,因此形成特殊的信仰產業與各式藝陣文化,其中尤以住在台北橋頭、製作台灣獅頭的「阿水師」,因技藝精湛而馳名。

2023-11-10

保存者為鹿港細木作名門王漢松先生之後嗣,自十七歲起入門拜師學藝,迄今已有34年之藝術歷程,以手工古法「榫卯技術」製作,具細木作、家具製作、木質器物、家具修復之技藝,其細木作工藝精細、樸實、美觀尤擅「異木鑲嵌」,以造型為勝、以鑲嵌技法為奇,穠纖合度的優雅古風與現代設計的功能並具,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1款。泉州派的做法,以古法製作榫卯家具,更於幾所大學院校講授「台灣傳統細木作家具」課程,曾任文建會(現今文化部)「台灣傳統細木作家俱技藝傳習計畫-傳習師」,具傳習能力及意願,能完整記錄工法,且傳承兒子王維元(第3代),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2款。曾多次獲得國家工藝獎佳作獎、傳統工藝獎等獎項,符合「傳統工藝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