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臺中市北屯區

緙絲-黃蘭葉

緙絲-黃蘭葉

臺中市北屯區

編織人生千年寸金緙絲風華

緙絲-黃蘭葉

2023-11-08

黃蘭葉是一位具有超過40年職業生涯的西陣織工,她精通西陣織的綴織技法,從材料的採集、染色、織造,到最後的繡裝,完整地掌握了緙絲的各個製作過程。除了在謀生技能方面嫻熟之外,她還擁有獨特的藝術靈感,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構圖和配色美學。她的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並且曾經多次參賽並獲得大獎的肯定。她直接繼承了日本綴織工藝,同時也間接傳承了中國古代緙絲的傳統。

黃蘭葉的藝術風格獨特,受到了肯定,她不僅僅是一位傳統工藝的保存者,還在進行創作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她多年來開辦傳習課程,不僅具備了傳授技能的能力,也有著傳承意願。

在緙絲的發展過程中,黃蘭葉不斷探索和使用新的材料,例如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植物染料,這些創新為緙絲藝術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她將日本綴織技藝本土化,使其在台灣文化脈絡下得以發展,因此被認定為合適的保存者。


緙絲,最早起源於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而在西漢時期緙毛工藝經由絲路傳到現今的新疆地區,而後隨著中國的養蠶抽絲技術與各項絲織技術的逐漸成熟,由唐代開始以絲線代替毛線進行織造,而在宋朝此技術達到鼎盛。 臺灣的緙絲工藝主要是來自日本,日本的緙絲工藝則是在唐朝時期由中國傳至日本,並在日本發展成獨具日本特色的「爪搔本綴織」,後來在日治時期時臺灣開始出現由日本所開設之紡織廠,相關的緙絲技術開始慢慢的流向臺灣,也在此時與源自客家、閩南的紡織技術開始融合,1960年代開始臺日合作期間,屬於日本的爪搔本綴織正式傳向臺灣,並持續發展迄今。

相關文章

2023-11-10

李文武從事雕刻創作四十餘年,熟知沉香雕刻材料知識與技藝。致力沉香雕刻教學與推廣,具有傳習能力及熱忱。保存者有數十年的沉香雕刻推廣經驗,具有相當成效,且為知名藝師,於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1973 隨日本雕刻師木刻基礎 1973 隨周以鴻丶周邦勇老師習國畫。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排灣族木雕」保存者莊太吉(akinu,阿給努)為木雕工藝師,1949年生於屏東縣來義鄉。莊太吉從日新工商夜間部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曾做過醫院助理、建築業綁鐵工等工作。爾後透過文化自覺開始學習木雕。莊太吉剛開始學習木雕時,是憑著自身的感覺,四處請益,邊刻邊學,在不斷地努力下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其木雕作品的題材大部分採自排灣族人崇敬的百步蛇、太陽等圖案或傳統領袖的肖像。後期作品則將現代生活與排灣族傳統圖案融入木雕作品中,作品風格具有設計感與特殊性,逐漸在原住民木雕領域建立起自身品牌。莊太吉除了自學木雕外,亦熱心於傳承木雕工藝。他曾在來義國小與來義國中擔任木雕班導師,並受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擔任社區木雕技藝講師。後來更被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列為第三屆「臺灣工藝之家」,顯示出其精湛的木雕工藝技術。

2023-11-10

林清河出生於做陶世家,從小就在泥土堆長大。從小就曾為家裡窯場放牧水牛(註:早期還沒有練土機時,大部分的窯廠都有飼養水牛來協助練土(踩土))。年紀漸長,除了上學外,都要在窯場幫忙,因而學習到許多做陶技術與經驗。 1977年,父親林双喜先生因為兄弟分產獨立經營添興窯。1979年,林清河返家接手協助父親管理添興窯,1980年起由於林清河已經熟稔相關營運,父親双喜先生集另外進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經營壽險業務,走上人生的第二春。自此,林清河即獨立挑起添興窯的經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