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樸心雕刻童趣

雲林縣四湖鄉

粧佛-丁宗華

粧佛-丁宗華

雲林縣四湖鄉

純樸心雕刻童趣

粧佛-丁宗華

2023-11-08

1979年,在臺北市「華山佛俱店」當學徒,拜林丹明為師,當時店裡有很多系的師父來幫忙,以福州派為主,丁宗華有向師父們請教,並在學習過程中融合其他派系,所以學習得比較多元。丁宗華先生具有木雕、彩繪、粉線雕等多方面工藝能力,具神像雕刻傳統手法精湛,並學習粉線、漆線技巧,從畫稿、雕刻、粉彩等皆兼擅包含入神式,粧佛過程皆可獨立完成。丁宗華先生積極參與至學校及單位工藝推廣及教育,具有傳習的能力與意願。丁宗華迄今從事粧佛工藝已逾40年,並曾參與宮廟的神像修復與整修工作,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神像是宗教祭祀的主體。台灣民間信仰的神祇十分龐雜,以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傳統宗教信仰,對於崇拜對象的形象塑造極為重視,因此也就帶動了神像雕塑工藝的發展。 製作神像的材質,包括木、泥、石、陶、紙、金屬等多種,但以木質佔絕大多數。神像的製作方式主要有木雕、紙紮、泥塑、脫胎等技法。製作木雕神像,一般通稱為「神像雕刻」,民間則稱為「刻佛仔」。 神像雕刻,不僅是台灣民間流傳時間最長、生命延續最久的一項古老傳統手藝,同時也是保存較為完整的一項民間藝術。素有「農業大縣」之稱的雲林縣,是台灣地區寺廟最多的地方之一。廟多神亦多,造就神像雕刻行業格外蓬勃興盛。民國五、六十年代,雲林縣民間各種技藝,從業人口最多的行業,「木雕類」的神像雕刻始終名列前茅。 臺灣的神像藝術在傳承與開創上,乃經歷了兩、三百年的發展而形成。兩、三百年前隨著移民由家鄉分香、分靈渡海而來,新家園安定之後,便聘內地唐山師傅雕刻神像奉祀,台灣第一、二代神像皆出自唐山師傅之手,台灣本土的神像雕刻師傅幾手全部來自福建的漳、泉、福三州的後裔,或者師溯其祖師必是來自這三個地方。

相關文章

2023-11-01

尤瑪‧達以其巧手與智慧,呈現出泰雅族傳統織布工藝的極致之美。她的作品不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泰雅族祖靈信仰與社會秩序具體實踐的象徵。使用苧麻為原料,搭配天然植物染料,尤瑪‧達陸藝師的織布作品展現了獨特的文化色彩,在染織藝術與藝術史上具有卓越的價值。

2023-11-10

許金棒自13歲起跟隨父親許協榮先生學習木偶雕刻技術,能詳實介紹工序工法,並在各類型布袋戲發展下,開發新式大型偶頭,可見其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偶頭製作之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許金棒積極協助木偶雕刻製作之教育推廣工作,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民國88年(西元1999年)在學校傳習,民國89至90年(西元2000-2001年)間亦有傳習紀錄,具偶頭製作之傳習能力與意願,其子亦承襲其技法。其家族素有「員林山頂尪仔頭」之美稱,且許金棒從事偶頭雕刻工作已逾50餘年,承襲父親木偶雕刻技術,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9

杜牧河之泥塑技藝除源自家族捏麵人家學外,並曾跟隨剪黏大師洪順發、黃順安及紙糊大師陳金泳習藝,師承廣泛多元;充分掌握材料特性及融會各項技藝於一爐,造就神佛道釋人物塑造的精髓,技藝成熟,藝術性高。杜牧河傳承弟子多人,並持續開班傳授泥塑技藝,致力傳統技藝之傳習,具高度傳習能力及意願。杜牧河投身傳統泥塑工藝數十載,且師承多元,除能融會各類各家之長,其工法熟練,技藝高超,手法細膩,擅長區分神佛之風格、個性、姿態、文武、男女、場合、身份、化變、功能等,皆達致「形神兼備」。作品造形寓意及詮釋自成一格,堪稱連結古今,融入新技,卓然有成的一代巨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