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匠人舞獅武師

臺中市大甲區

獅頭製作-陳銘鴻

獅頭製作-陳銘鴻

臺中市大甲區

獅頭匠人舞獅武師

獅頭製作-陳銘鴻

2023-11-08

陳銘鴻是一位長期從事獅頭製作的保存者,他使用傳統的技法,通常是捏土成形,然後逐層敷以紙和布,最終製成獅頭。這種技藝要求高超的技巧,作品呈現出來的獅頭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獅頭製作在當地大甲地區的武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是一種傳統技藝,與當地的民俗文化相互輝映,具有濃厚的地方性特色。

在獅頭製作的過程中,陳銘鴻所製作的獅頭通常呈現出臺灣獅的形象,這在形制上相對較為罕見,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和文化涵義。他的技藝不僅僅體現在製作過程中的細緻和精湛,更體現在最終作品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和地方特色。


大甲五十三庄向以武術原鄉聞名,範圍包括大甲、大安、外埔、后里四區,學習武術原係為強身及自衛之用,漸漸發展至廟會陣頭常見獅陣表演,以致獅頭製作成為農業社會特有的傳統技藝。 臺灣獅頭因各地區域有所不同,北部橄仔獅、中部橄模獅、南部畚箕獅,客家則是開口獅,而早期武館也有自創風格,以資識別。 獅頭製作傳統作法先以土模塑形,上貼12層紙、2層布後,將土胎敲除,再上色塗裝,現在則改為紙7層、布1層,減輕重量,以利舞獅。

相關文章

2023-11-10

謝雅秀娘家祖傳手藝,由外祖母莊許汝(冠夫姓)和姨婆施許段(冠夫姓)傳承下來,母親謝莊蘭(冠夫姓)的五個姊妹皆習得此藝,謝雅秀從小耳濡目染,於13、14歲時開始學習纏繞線花的製作技巧,初中畢業後曾當過護士並利下班後及休假時間幫忙製作纏花,而後北上工作才暫別纏花的製作工作。直到24歲返鄉結婚才又接下家中纏花的工作,除了持續以傳統工法製作,謝雅秀也製作創新的春仔花,並利用複合媒材和傳統春仔花結合,以因應當代的潮流。

2023-11-09

陳夀彝是臺灣傳統建築彩繪領域的專家,他擅長傳統彩繪技法,並且在畫作中融入了民俗內容,使其作品更具傳統風貌。他的作品反映了古昔常民生活的型態,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符合傳統藝術民俗及相關文物登錄的指定標準。陳夀彝的畫藝純熟,作品多元,保存了臺灣多面生活珍貴資產。他的藝術風格融合了西畫技法,具有地方色彩和流派特色,並在藝術史上具有價值,瀕臨失傳,符合相關登錄指定的基準。陳夀彝目前被譽為臺灣彩繪(畫師)界的第一人,他不僅擅長民俗畫、水墨和膠彩等多種畫風,而且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其結構技法和表現特別優秀,符合相關登錄指定的基準。

2023-11-08

高雪珠女士在擅長運用賽德克族文化代表之菱形紋、彩虹橋、祖靈眼、豆紋、穀紋等花紋,作品表現精銳且技藝精湛,顯著反映傳統與現代美之特色;亦熟稔傳統苧麻線材產製工序,包含剝麻、染煮、捻紗等過程。高雪珠女士曾擔任多所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織布課程講師,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並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高雪珠女士長年居於部落,傳統織布技藝承繼部落耆老而來,長時間學習、研究、創新,為族群內具代表性之織藝保存者,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