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洪名秀

歌仔戲-洪名秀

桃園市桃園區

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

歌仔戲-洪名秀

2023-11-08

保存者洪名秀女士(藝名洪明秀),為歌仔戲內臺時期著名苦旦。幼年在其父洪貞騰先生的器樂伴奏,及採借名家唱腔技巧的培訓下,積累疊字作韻的唱念功力。之後其父自組「登樂社」,延聘蔣武童、張慶樓、潘文漢等名師受藝,奠定扎實的藝術功底。劇團後改名為「大振豐歌劇團」,與其姐洪明雪搭檔成為當家主角。

以清亮嗓音,細膩作表,生動演技,兼擅文武藝而聞名全臺。尤其擁有堅實的「腹內」,能夠展示臺灣歌仔戲「做活戲」的民間表演傳統,對於苦旦與武旦表演藝術,有獨到的演藝心得;而「三花」與「三八」等丑角表演藝術,也得心應手,表現出色。拿手演出劇目有《山伯英台》、《孟姜女》、《詹典嫂》、《三娘教子》、《雪梅教子》與《王寶釧》等傳統戲齣,演出經驗豐富,熟知並能正確體現歌仔戲的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保存者。

相關文章

2023-11-14

白鷺部落payljus,位於屏東來義鄉,從排灣族發祥地padain經歷過八次遷徙,最後在1959年遷移到山下現在的南和村,至今已有60年,儘管部落經歷多次遷移,但部落仍保留重要的祭典,像是今年春節期間白鷺部落payljus就舉行maljeveq人神盟約祭,雖然近幾年因為經濟和就學因素,參與準備祭儀的人數不如以往,但部落家族努力維持這項傳統文化,也在過程中積極尋找傳承的方式。 maljeveq人神盟約祭,是排灣族社會重要的文化祭儀,藉著與祖靈的相聚,再一次凝聚彼此,位於屏東來義鄉的白鷺payljus部落,是現今排灣族社會,仍然保有傳統祭儀,maljeveq的部落之一,每次都在春節時期,實踐與祖靈的約定。

2023-11-14

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庄順天宮,創建年代:依據水林鄉蕃薯厝洪氏族譜記載於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係由洪氏祖先(洪月)翁前往大陸福建莆田湄洲朝天閣媽祖廟,恭請大媽(全國僅存的最悠久的湄州站身媽祖)、千里眼及順風耳大將軍來台,在蕃薯厝搭草廟祀奉,因此當時蕃薯厝就以媽祖從朝天閣請來就命名為「朝天宮」。因年久草廟上攀滿蕃薯藤,因此又稱為蕃薯寮媽。根據舉人洪近其先生,(原名洪神助後改為洪近其,其人跛腳但學問好精於刻印屬本庄人)賜贈的「番珠厝庄朝天宮符印」(如下圖),刻治年份為道光二十年(1832年),可知原蕃薯寮媽宮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順天宮,而是「朝天宮」。北港媽祖根源也來自於湄洲朝天閣,西元1694年時由樹璧和尚移駕來台供奉,且原來宮廟名稱為天后宮,是之後經過改建後才更名為現今的朝天宮。相傳一日蕃薯寮媽降旨,為了與北港朝天宮區隔,深怕被誤解神尊為北港媽祖之分靈,故希望改名為今日的順天宮。

2023-10-13

二龍競渡,根據考証是由以前當地平埔族(噶瑪蘭人)所遺留的農暇娛樂活動演進而來,而噶瑪蘭人聚居淇武蘭港的考古紀錄,至少有300年以上,在漢人不斷移入的過程中,二龍競渡也加入漢人的傳說和信仰,如屈原給皇帝吃鹽的傳說與龍船公鎮壓水域等,村民依照祖先留下來的歷史故事、道德觀念,口耳相傳,再配合環境生活的需要,演變為一套村人自己的歷史邏輯和風俗習慣。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