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研佛像雕刻多年

高雄市鼓山區

木雕-林水養

木雕-林水養

高雄市鼓山區

鑽研佛像雕刻多年

木雕-林水養

2023-11-08

林水養十三歲離鄉背井,到台北跟隨陳樂觀師傅學習雕刻神佛像,20歲學成之後,輾轉於全台各地、南北奔波,用心學藝,闖出自己的名聲。26歲時南下高雄市創業,開設龍山佛具店。1989年創立高雄市雕刻工會,榮任創會理事長。

林水養雖師承自福州派,但亦能擷取泉州派柔和內斂之長,作品並不刻意強調地方特色,而是專注於個人藝術境界的提昇,其雕工自然流暢,技藝純熟,作品細膩精美,無論是傳統佛像雕刻或現代藝品創作,均不落俗套。除具有深厚傳統技藝外,尚有個人藝術創見,堪稱高雄地區創作型木雕藝師的佼佼者。

台灣最早的神像乃是三百年前隨著移民由家鄉分香、分靈渡海而來。因此,除了保佑渡海平安的媽祖之外,多半是家鄉供奉的地方神明。待胼手胝足,新家園安定之後,便聘唐山師傅雕刻神像奉祀。台灣第一、二代神像皆出自唐山師傅之手,台灣本土的神像雕刻師傅承襲來自唐山技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台灣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寺廟林立,寺廟數目年年增長,其所供奉的神明種類五花八門,且融合了佛、道、儒教各派,根據早年的統計,台灣有二四七主祀神,加上其他神明,約莫有五百種。 最普遍可見的神像為土地公、觀音、媽祖、關公、玄天上帝、佛祖。

相關文章

2023-11-09

花蓮縣卓溪鄉山里社區發展協會與工藝師互動關係良好,能做為工藝師向外界展現其技藝之橋梁。胡正昌工藝師製作的成品,包括有一般裝東西的Beluwui,及裝獵物的Lawa。Beluwui的上方有反摺的編法,以加強其強度,且在連接背帶或頭帶的部分,其扣環收編得非常漂亮。

2023-11-09

蔡明堂的作品被廣泛應用在知名的公廟,例如朝天宮、慈誠宮、保安宮等,這些作品不僅顯著地反映了特定族群或地方的生活特色,而且具有代表性。他的技術不僅局限於錫器,還包括銅和鐵等金屬材料的施作,展現了他多才多藝的一面。蔡明堂的創作豐富多樣,為台灣的金屬工藝增添了獨特的藝術價值。蔡明堂是的作品不僅具有高度的美感,而且展現了他精湛的技藝和對古老錫器製作技術的傳承。他來自一個錫器製作世家,並且繼承了家傳的工藝流派。他擅長保存並應用古老的「入銅」技術,並將其結合到錫銅工藝中。

2023-11-10

保存者生平或保存團體創立沿革 琉璃珠qata保存者江雅蕾(Angkil)出生於北排灣族亞族Ravar(拉布爾)中的貴族家族Tjatjimaraw。江雅蕾自1993年起,與丈夫雷賜一起工作並學習琉璃珠及鑲嵌珠畫的工藝與相關知識,兩人於1996年一同研發出晶土水玉琉璃珠 。 江雅蕾承襲古琉璃的工藝技法,充分展現北排灣族亞族布曹爾(Vuculj)及拉瓦爾(Ravar)在地圖騰與形制。江雅蕾成立「三地門排灣三寶工藝館」並擔任「晶土古琉璃珠」負責人,積極辦理琉璃珠教學。並在排灣族各部落長期擔任琉璃珠講師,投入琉璃珠製造、研發與口傳之傳習。傳習範圍包含屏東、臺東等地;傳習對象除排灣族外亦含括布農、卑南等族群,實踐傳統文化產業傳承。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