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現代的紙本門神

臺南市學甲區

彩繪-廖慶章

彩繪-廖慶章

臺南市學甲區

走向現代的紙本門神

彩繪-廖慶章

2023-11-08

廖慶章具備傳統彩繪、素描和水墨畫等多方面技能。他的作品在表現傳統風格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美學觀念,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他的傳統技法非常優秀,熟練掌握各種色料在不同材質上的運用,並能自如地創作出自由寫意的作品。

他的作品源於傳統廟宇彩繪,受到台南潘氏門神華麗風格的影響,同時也融入當代水墨精神,具有個人風格和地方流派特色。

相關文章

2023-11-10

林秀鳳女士民國60年進入南投縣工藝研習所學習竹編,自民國64年起任職於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至107年退休。期間致力於竹編技藝保存、竹編技術開發研究、竹編工藝人才培訓等,熟知並能正確體現該登錄項目之知識、技藝及文化表現形式。林秀鳳女士於竹藝領域深耕40餘年,不僅擅長傳統竹編技藝,亦著書立言,以教學、出版、展覽、進軍國際等方式,傳承傳統竹編工藝,具該登錄項目之傳習能力及意願。林秀鳳女士在竹編知識、文化表現形式、傳習能力意願、竹藝推廣各個面向,皆出類拔萃,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

2023-11-09

「大甲鐵壺」是臺中特有的傳統工藝技術,已經成為一種專屬的工藝美術類型,並且具有地方性的意義。黃天來先生作為這一技術的保存者,他將堅硬的金屬材質運用個人獨特的藝術思維,轉化為典雅穩重的工藝創作。這些作品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實用性,可謂難能可貴。他以藝術性鐵壺為創作標的,這在臺灣屬於極少見的美術工藝,且其技法也具有特殊性。通过他的努力,「大甲鐵壺」這一傳統工藝得以得以延續與創新,為當地藝術傳承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2023-11-09

安炳耀先生具有豐富的鄒族鞣皮技術和知識,他年輕時就開始學習鞣皮技術,並且在部落長者和耆老的指導下熟練了這項技術。他不僅具備完整的鄒族鞣皮技術,還擁有相關的知識。安炳耀先生在鄒族傳統鞣皮製作方面有著長期的經驗,並且在部落、社區和公部門的相關課程中,傳授鄒族鞣皮工藝的知識和技術。他自年少時期就開始向耆老學習鄒族傳統鞣皮技術和知識,至今已有超過四十年的實踐經驗。这樣的經歷使得他成為鄒族傳統鞣皮技術的專家,並且有資格被認定為該項傳統技藝的保存者。
返回頂端